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什么是近体诗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古体诗和近体诗!
    什么是古体诗?简单地说是指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诗。看到这里大家就可能会问到“古代的诗体”的问题。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古体诗就是唐代以后指和近体诗(律诗、绝句)不同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相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庾信",准确来说庾信是著名的诗人,他与徐陵创造了“徐庾体”是一种诗歌形式.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都属于古风的范围;唐代以后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跟“古体诗”相区别,句数、字数和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就叫近体诗。即使是近代,甚至现代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也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之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一般只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叫做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七言长律也有一些,如杜甫的《清明》而首等,不过数量很少。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联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另外还有一种一首四句的诗,叫做绝句。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声韵,即使是
押平声韵的,也与近体诗平仄规则不同。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要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有的属于古体,有的属于近体。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大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