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建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江苏省镇江中学 王福平
摘要:本文以“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的教学为案例分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研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建构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新课引入:回顾我们已学过的溶解问题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蔗糖,当蔗糖溶解到一定量时,蔗糖将不再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还会溶解吗?是不是溶解停止了?并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提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为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做铺垫)
化学平衡状态
    2.这个溶解平衡状态是如何逐渐建立的?引导学生分析:蔗糖从溶解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蔗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要求学生画出v-t图。(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平衡状态的概念)
    3.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加入水或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理解动态平衡是相对的)
【板书】一、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1、化学平衡的建立
【分析】(类比:溶解平衡的建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0.01mol H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的知识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
【分析】开始时c(CO) c(H2O)最大,c(CO2) c(H2)=0随着反应的进行,c(CO) c(H2O)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CO2) c(H2)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且不再变化
【板书】2、化学平衡的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板书】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
【板书】4、化学平衡判断的标志
【板书】aVV。即单位时间内某一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或对某一物质而言生成化学键的量和断裂化学键的量相等。
【板书】b.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种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颜等都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变。(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就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经不变来判断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例题】
【课后作业】
三、案例分析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改革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
程目标体系,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推理、归纳、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应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化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研究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很好的掌握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首先要求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平衡状态的判断也具有一定难度。
首先要做好铺垫工作,为建构新知识做准备。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习过有关溶解平衡的知识知道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蔗糖,当蔗糖溶解到一定量时蔗糖将不再溶解
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蔗糖的饱和溶液中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处于溶解平衡状态,让学生建构动态平衡的理念。
其次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景。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是最容易的。因此,学习化学平衡的状态应当建立在溶解平衡状态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关性越大、系统性越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也就越容易,同时也越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属于并列关系即原理相似,因此在分析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后,学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特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水到渠成。这样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引导并通过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下节的影响平衡的因素做好铺垫。
再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放手让学生进行思考、主动交流和深入反思。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参与,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发动起来,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见解、与人交流、探讨,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如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在学生已经知道的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
设起桥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应复习相关原有知识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同化新知识。   
参考文献:
王祖浩, 虞琦基于模块组织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培训手册(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