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七集内容
《典籍里的中国》第07期
1、《楚辞》其书
(1)《楚辞》鸟瞰
        《楚辞》是由屈原诗作和宋玉等人承袭“”所作诗歌组成的合集,《楚辞》留下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抒情、咏志之作,在诗坛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中除了《离骚》《天问》等家喻户晓的名篇,还有很多屈原所作的充满浪漫传奇彩的千古名篇。例如:
        ①《九歌》11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②《九章》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
《橘颂》《悲回风》。
        另外,《楚辞》中除了屈原的作品,还有宋玉等人的精彩诗作。例如宋玉的《九辩》也相当有名,其开篇第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被称为千古悲秋名句,后人亦称宋玉为千古悲秋之祖。
(2)何为“楚辞”
        《楚辞》主要是以屈原和屈原弟子的诗作为核心。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辑录成册,题为《楚辞》。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对其进行注解。北宋朱熹又作《楚辞集注》,其将屈原所作的25篇诗歌收录进了前五卷,其后是宋玉等人的相关作品。
        “楚辞”可以理解为楚人之歌,其中大多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用充满浪漫主义的风格来咏物叙事,而且强调民生关怀和个人修养。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个名词就逐渐变成了以屈原作品为核心的一个专门称号。
        在奔涌不息的中华千年文脉中,《楚辞》从上古走来。作为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这部辞赋之宗文采绚烂,开创了诗歌体裁“楚辞”。
(3)《离骚》篇
        《离骚》是屈原作品的灵魂诗篇。全篇370多句,近2500字。诗歌分为三大部分:开头部分是屈原自叙生平;中间部分是求教先贤,去寻自己的理想对象;最后尾声部分则发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离骚中提到了我华夏民族诸多先贤,屈原将心中的理想和愿望,说给上古先贤们听,按照心中所愿,去追寻大道。除了求问先贤,屈原还上天入地,见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离骚》文采之华丽,想象之丰富,情感之真挚,可谓是灿烁古今,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楚辞》当中最具盛名的代表之作,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4)《天问》篇
        《天问》作为《楚辞》中仅次于《离骚》的第二大长篇。全诗有370多句,170多个问题。问天、问地、问人:天就是宇宙天际;地就是大地万物;人就是人类社会。《天问》是屈原被流放到汉北时所作。屈原向天发问诗情酣畅,其大胆探索的求知精神,都蕴含在了一个又一个的追问当中,气势磅礴、发人深思。使《天问》和《离骚》《九歌》等精彩诗作一起汇成《楚辞》,光耀古今。
        屈原脚踏华夏大地,仰望苍穹,发出天问。而这些惊世之问则激励和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求索精神,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发问,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求索,我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在这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中从未有过间断。
(5)《橘颂》篇
        《橘颂》是我们古代最早的一首咏物诗,开创了咏物言志的诗歌先河,是屈原的早期作品。橘这个意象贯穿了全诗始终,这个最核心的意象不止是屈原与楚怀王共同成长经历的一个见证,而且是屈原对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一种情感隐喻,也是其对自身的一种期许。
        《橘颂》是屈原以生长之地盛产的橘子,来做自我比喻。明写橘树,但其实是要告诉世人要热爱故土,表达了他早年就有的远大志向。他立志要做一个贤能之士,去辅佐楚怀王,追求美政理想,为强大楚国而不断探索。可惜最后,屈原在楚国将亡之际,理想彻底破灭,认为自己有愧于先祖,有愧于国家,最终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橘颂》是从屈原生命中发出的一篇诗歌,对祖国的热爱,伴随着屈原的成长。
        《橘颂》开头讲述:“皇天后土孕育了这美好的橘树,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的水土,禀受天命,不离故土,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即橘树生于南国,正如楚人生于楚国一般,橘树扎根热土,为国家之富足繁茂自己,为国家之强大奉献自己。以期望天下楚人也都有“爱我家国,扎根故土”的美德。
(6)后世影响       
用烤箱烤鸡翅
        屈原去世的两百多年后,西汉文学家刘向,搜集屈原和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历经几度寒暑,终于编订完成《楚辞》,《楚辞》首度成书。
        屈原去世的九百多年后,华夏大地又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极度繁盛的大一统时代,被称为唐朝。而此时也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诗,成为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但唐代诗人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白依然极为推崇屈原与楚辞,盛赞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极为敬仰屈原的飘逸文风,并承袭其浪漫风格。李白此人诗情酣畅,有仙人风骨,故后世又称之为诗仙。
        宋朝大文豪苏轼曾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评价《楚辞》是“前无古,后无今。”
        《楚辞》和《诗经》一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基础。而近代的大文学家鲁迅则认为楚辞对后来文章的影响,甚至可能在诗经之上。他评价说楚辞【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屈原和《楚辞》两千多年来在世界上的传播影响甚广,从唐代开始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亚洲传播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欧美传播到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利坚等国。《楚辞》走向世界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具体表现。《楚辞》凝结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的浓烈的情感,以及最深厚的寄托。是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             
        《楚辞》不仅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将屈原的求索精神与家国情怀,镌刻在了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之中,成为后世中华儿女上下求索之路上的精神典范。时隔两千多年,人们依然感慨于屈原初心未改的家国情怀,和一心为民的美政之思。如今我们品读《楚辞》,是为探寻古人精神和当下需求的连接点。去体悟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中的爱国情感。此之谓溯中华民族之源流,辟中华文脉之新篇。
(7)名句摘录
①《楚辞·离骚》
【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大道的路总是艰难而漫长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充满了悲悯的情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矢志不移的家国情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先父字伯庸。(我们是楚国王族的后人)。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是在庚寅日那天降生的,那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六级考试题型【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父亲给我取了美好的名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为我取了名叫正则,愿我守正而重法度;为我取了个字叫灵均,愿我良善而公平。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志存高洁,满怀忠诚。(高洁忠诚的人要为国家奉献自己)。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转正通知书【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唐尧虞舜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踏上坦途。(即要跟随先贤们的脚步,向古代圣贤学习。)
【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治理天下的土地。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如果自己不能实现人生愿望和美政理想,我就愿以生命去追随彭咸的步伐。
②《楚辞·天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白天光明,夜晚黑暗。谁在安排这一切?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青天那么高,谁能度量它?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③《楚辞·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皇天后土孕育嘉美之树,橘树生来就适应这一方水土。禀受天命不离故土,永世生在南方的楚国。扎根深厚难以迁移,志向是那么地专一。推荐好听的歌曲
④《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独立的精神。
⑤《楚辞·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永恒的价值。
2、屈原其人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一生起伏跌宕,其曾身居要职,任楚国三闾大夫、左徒等要职,但由于任左徒时,实行的改革让贵族极为不满,因此屡遭排挤打压,直至被不断流放。
        但屈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炽热的家国情怀,敢于发问的求索精神,至今依然令我们动容。 我们应真切领悟屈原的这种情怀,并将其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永远镌刻在了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之中。
        屈原创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楚辞中的经典作品。我们阅读《天问》《离骚》可以看到屈原是主张建设一个以民为本的统一的法治国家。这是屈原穷尽其一生,想要去求索的美好蓝图。屈原作品以及精神内核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如今读屈原作品,要从中学习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传承其独立不迁的家国情怀,用民本思想指引实践,让求索精神创造价值。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
        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悲剧美和崇高美。这从端午风俗上就可以看出来,屈原自沉汨罗江之后,老百姓担心屈原被江中的鱼虾啃食,就将饭团扔入江中喂饱鱼虾,这就
是粽子的由来;而渔夫们听说屈原投江,争相营救,最后演变为赛龙舟的习俗。这些端午习俗的来源说法很多(备注:例如,有传说是楚人驾龙舟迎回伍子胥神魂的;也有传说是纪念投江救父的曹娥),而“纪念屈原说”是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2009年,中国端午节以及其节庆活动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秭归】屈原故里,中国的诗歌之乡,中国的脐橙之乡。
3、屈原与《楚辞》
(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幼时就与楚王子熊槐相熟,并且一样爱吃橘子。因此两人从小就是无话不谈的挚友。一日,熊槐告诉屈原,其父威王名字叫商,即商於之地的商。商於是楚国的发祥之地,楚国的祖先都埋葬在那里,但后来秦国夺走了商於,赐给秦大良造卫鞅,即商鞅。几代楚人心心念念都要收回商於之地。
        于是长大后的屈原作《橘颂》,此时的熊槐已经继位为楚怀王,看完《橘颂》后大喜,要封屈原为三闾大夫,以教化宗族子弟乃至楚人,应该爱国家、爱人民,上下一心,
夺回商於之地,强大楚国。
>三步上篮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