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祖先的摇篮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思绪的变化,体会原始森林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
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素材
原始森林的图片    课件  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教具
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课件出示2:原始森林的图片)
这就是原始森林,你看,这原始森林的景多么美,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的生活环境吧。(板书:祖先的摇篮)
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图片结合老师的讲解,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学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课件出示3)
(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课件出示4)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    蔷    薇    逮
(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课件出示5)
祖  啊  浓  望  摘  掏  赛  忆
(课件出示6)重点字书写指导:祖:的偏旁是“礻”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8)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课件出示9)
(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课件出示10)
4.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好。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自主解决生字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参与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zǔ xiān      wàng yuè      tāo  chū        huí  yì
è
2.比一比在组词。
祖(      )  浓(    )  掏(      )  摘(      )
  组(      )  脓(    )  淘(      )  滴(      )
3.在括号内天上合适的动词。
(  )野果  (  )蘑菇  (    )野菜
(  )松鼠    (  )蜻蜓    (    )蝈蝈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答案】
1.祖先  望月    掏出    回忆
2.祖先  小组  浓烈  脓包    掏出  淘宝    摘下  水滴
3.摘  采  挖  逗  捉  逮  看  赏  数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祖先的摇篮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对生字新词进行了
学习,大家都学会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2.检查生字读音,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理解。
 
复习导入,突出课文重点,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理解课文
1. 教师朗诵这首诗,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课件出示13)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用对词语的轻、重读以及语气的舒缓来表达感情。如,我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可以这样读:那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一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课件出示14)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15)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5.小组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还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出示课件16)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
(3)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出示课件17)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
可以自由读,展示个性指名读
8.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问题和课件相结合,把握课文内容,揭示中心意思。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8)
1让我们展开想象,画一画祖先在摇篮中会做的事。
2.面对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你会想些什么。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地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拓展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
内容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热爱大自然
祖先的摇篮 祖先在这里                                              和大自然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和谐相处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读音和字连在一起。
yīn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        荫      逮          蔷            薇
2.照样子,写一写。
例:礻+且=祖(祖先)
氵+农=(      )(          )    亡+月+王=(          )(                )
口+阿=(      )(          )    忄+乙=(          )(                      )
3.选择题。
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生活得很(        )
1 开心    ②困难      ③伤心     
2
【答案】
1.
yīn          dòu      qiáng        wēi        dǎi     
逗        荫      逮          蔷            薇
2.浓  浓厚    望 远望      啊 好啊      忆 回忆
3.①
教学反思
1.这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首诗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出与自己生活贴近的活动,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蝈蝈等,并让学生体会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注重朗读。朗读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识字教学指导得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