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遗书:我已为你们考上北⼤,别再烦我!学习为何不能快乐快乐教育是⼀碗毒鸡汤?
在应试压⼒越来越⼤的现在,快乐教育不断被搬到台前,同时⼜不断的有在崇尚快乐教育中失
败的家庭,抨击“快乐教育”就是⼀碗毒鸡汤,害⼈不浅。
前阵⼦,著名歌⼿刘欢就吐槽⾃⼰奉⾏快乐教育,没在⼥⼉刘⼀丝⼩时候逼她⼀把,让她过⼈
的⾳乐天赋没法得以发挥。
刘欢只是众多喝下快乐教育这碗毒鸡汤的家长之⼀,⽽另⼀位明星则⽤⾃⼰的实际经历来反向
证明了“快乐教育”是错误的--郎朗。
郎朗不⽌⼀次在访谈中说出⾃⼰的⽗亲是多么严厉,为了让郎朗弹好钢琴,甚⾄拿出毒药、跳
楼和钢琴让郎朗选择--要么死,要么练好琴。
随即⼜有许多⼈出来抨击快乐教育,⼤谈⾼压才是让孩⼦成才的教育⽅式,毕竟在家可以快
乐,⽽社会不会允许你快乐。
那么,快乐教育真的是⼀碗毒鸡汤吗?
是的!对于只知其⼀,盲⽬遵从的家庭来说,快乐教育就是⼀碗毒鸡汤;
不是!对于明⽩快乐教育的真核的家庭来说,快乐教育就是⼀把让孩⼦健康成长的
利器;
教育本就是⼀件痛苦的事情,快乐只是教学
⼿段之⼀,⽽不是教学⽬的
许多家长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要让孩⼦开开⼼⼼,遵循孩⼦的兴趣,孩⼦不开⼼了、难受了,
我们就不教不学,不要逼迫孩⼦,不要给孩⼦压⼒。
让孩⼦⽆所顾忌、随性⽽学,恰恰是对快乐教育的⼀个误解,只取其“快乐”的意愿,⽽忘却
了“教育”⼀事。只遵循快乐的教育,并不能称之为快乐教育,那只是家长⽆原则溺爱孩⼦的⼀种
表现。因为学习和教育,从来就不是⼀件快乐的事情。
这要从三个⾓度来说明:
学习是⼀个枯燥地需要反复练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教育从来就不是⼀件快乐的事情,复旦⼤学钱⽂忠教授也对此发出过质疑:凭什么教育是快乐
的?
学习本就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如果你要学到某项技能,你就必须学习其基础知识,随后反复练习,不断⾯对并解决所遇到的
困难,不断考核⾃⼰,从⽽不断提升--这个过程要克服各种困难,⾯对种种竞争,⼜怎么可能没
有压⼒?⼜怎么可能不让⼈难受?
对孩⼦⽽⾔,学习是⼀件⾼压的事情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中,⾼考被誉为“千军万马过独⽊桥”,教育部给各地教育部门施加压⼒,
各地教育部门给校长施加压⼒,校长给⽼师施加压⼒,⽽⽼师给孩⼦施加压⼒的同时,也给家
长施加压⼒,⽽家长再给孩⼦施加压⼒。
结果,孩⼦还没考试就被压垮了,此外,媒体凑热闹,交通部门凑热闹,警察也凑热闹……全
社会都极度关注⾼考,这种压⼒最后全转化到孩⼦⾝上,你说他们能没有压⼒吗?
对家长⽽⾔,教育需要付出成本
作为教育孩⼦的主体之⼀,家长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母是唯⼀不需要考证件就能做的职业。
这就意味着,家长们在教育孩⼦的时候需要不断学习教育技能,读懂孩⼦的需求,明⽩如何适时⿎励孩⼦,⽽⼜不让孩⼦浮躁;明⽩如何适时给孩⼦压⼒,⽽⼜不让孩⼦⾃尊受挫,进⽽⾃卑。
⼀个事实是,如果家长本⾝的知识⽔平不过关,那么辅导孩⼦的作业就⽆从下⼿;如果家长⾃⾝的有不良的⾏为习惯,那么教育出⼀个品学兼优的孩⼦就⽆从谈起。
教育本⾝就不是快乐的,那么快乐教育有存在的必要吗?
为什么要进⾏快乐教育?
既然教育和学习不是⼀件快乐的事情,那么我们不是更应该给予孩⼦压⼒,逼孩⼦⼀把吗?
在做“是否应该逼孩⼦⼀把”之前,我们先来看⼏组数据,来⾃“北医⼉童发展中⼼”发布的“中国⼉童⾃杀报告”:
第⼀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杀。每分钟就有2个⼈死于⾃杀,
还有8个⾃杀未遂。
第⼆组数据:⼀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学⽣曾有⼀闪
⽽过的结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
⼦曾计划⾃杀,并有1.71%的中⼩学⽣⾃杀未遂;
第三组数据:中国官⽅公开报道的⼀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童⾃杀
第⼀⼤国;
第四组数据:在⾃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位(40.3%),其次为14岁
(22.7%),11岁和13岁(13.6%)。在⾃杀者的性别对⽐中,⼥孩⼦远远⾼于男孩⼦:
⼥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第五组数据:全国中、⼩学⽣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校约有20%的⼤学⽣
有⼼理问题,其中15%属于⼀般⼼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疏导;3.5%有⼼理
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制能⼒,分不清现实与幻
觉;
中国⼉童在⾃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过重占第⼀位(45.5%),其次为早恋(22.7%),⽗母离异(13.6%)。在⾃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位(40.3%),其次为14岁
(22.7%),11岁和13岁(13.6%)。
在樊登的⼀场演讲中,同样提到了两件事情:
⼀北⼤清华的⽼师,教不好⾃⼰的孩⼦,逼得孩⼦⾃杀;
⼀位考上北⼤的学⼦割腕,留下遗书给⽗母:我已经替你们考上了北⼤,请你们不要再来烦我,不要把我的遗体送回去,我讨厌那个地⽅;
这些数据、这些事实,在⾼压教学、⾼压学业之下,孩⼦们需要快乐,更准确的说,孩⼦们需要能掌握
⾃⼰获取快乐的能⼒,正确的快乐教育,对承受着⾼压的孩⼦们⽽⾔确实刻不容缓。
正确的快乐教育:如何让孩⼦学会“苦中作乐”
严格不等于专制、空洞,说教。快乐教育不等于放任⽆原则。有的⼈故意扭曲“快乐教育”的本质意思,快乐教育,在于激发学⽣的学习砖研兴越,使学习成为孩⼦实现⾃我价值的快乐源泉。
那么快乐教育,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正视快乐教育的真核:快乐是教育的⼿段之⼀,⽽绝不是教育的⽬的
快乐,是教育的⼿段之⼀,但绝不是教育的⽬的。
快乐,是⼀种氛围;
教育是⼀个过程;
快乐教育的真核在于:让孩⼦体会教育中的快乐,教会孩⼦从⽣活中获得快乐的能⼒,⽽不是让孩⼦⼀直快乐⽽逃避现实的困难,是为“苦中作乐”。
“苦中作乐”的真核:成果前置的成就感
教育是⼀个过程,⼀个让孩⼦砥砺前⾏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从幼⼉园到⼤学本科毕业,需要19年的时间。
我们常常会教育孩⼦:好好学习,以后⼀份好⼯作,享受幸福⼈⽣。⽽这19年对于⼀个孩⼦来说,显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标。⼀份需要19年后才能体会到的快乐,换成成⼈也鲜少有⼈能够坚持。
但这个问题并⾮不可解决,最好的⽅式就是成果前置,我们来看看⼀个例⼦:
在西安,8岁的孩⼦每晚和妈妈⼀起摆摊卖樱桃,⼀般⼀天能赚800多元,⽽当众⼈问孩⼦卖货所得是怎么样⽤的时候,孩⼦回答是:“买零⾷”。
这位妈妈同样崇尚快乐教育,但她的⽅式,是让孩⼦把课本所学的应⽤到实际⽣活中,让孩⼦⾃⼰通过知识进⾏⾃⼰创收。
孩⼦在卖货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运⽤数学知识,即便是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当他能从⾃⼰所学的知识中获得⾃⼰想要的快乐,那么快乐教育就凑效了。
相⽐之下,⼀些家长在烦恼孩⼦的99乘法表还没背熟,四则运算还没能运⽤⾃如,⽽不断逼孩⼦上补习班,同样的教学内容,不⼀样的教学⽅式,⾼下⽴判。
同样的情况的,还有郎朗。许多⼈会关注到郎朗⽗亲对他的严苛,但却没有看到为了让郎朗得到钢琴给他的快乐,郎朗的⽗亲付出了多少努⼒:
郎朗⼀直梦想着⾛向国际舞台,出国⽐赛需要6万元,那时候郎国任借了5万元!去德国参加埃特林根青少年国际钢琴⽐赛。最终郎朗创造了纪录,成为在国际上第⼀次拿两项⼤奖的中国选⼿,也是埃特林根⼤赛历史上第⼀次给同⼀个⼈两项⼤奖!
没有这份成就前置,郎朗还能坚持吗?
认清并接受你的现实孩⼦--坚定不移地发挥孩⼦所长
多次拿出郎朗的例⼦,并不是倡导家长向郎朗的⽗亲学习--让孩⼦选择毒药或者跳楼,对孩⼦以死相逼。
郎朗的⽗亲之所以会严厉逼迫郎朗学习钢琴,是因为郎朗的⽗亲早早就发现了郎朗的钢琴天赋:郎朗在三岁的时候,他的⽗亲就发现了他⾳乐⽅⾯的天赋,因为郎朗⽗亲是⼀位⼆胡演奏者,于是⽗亲就开始⼈测试郎朗的钢琴天赋。
他接受了⾃⼰孩⼦真实的模样,没有在学业上逼迫郎朗,充分发挥了孩⼦的天赋。
每个家长⼼中都有⾃⼰的理想孩⼦,这个理想孩⼦有⼀些共同点: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听话懂事...
但实际上家长们的真实孩⼦往往不会如此,进⽽家长们就把理想孩⼦当成了现实孩⼦的标准--他们认为孩⼦就理应如此。
甚⾄乎这些家长完全不知道⾃⼰的孩⼦天赋在哪,长处在哪,优势在哪,就盲⽬对孩⼦施以⾼压。最终让孩⼦成为上述樊登所谈及的叛逆⼉童、上述报告所提及的那40%的因学习压⼒⽽⾃杀的⼀份⼦。
在江苏太仓竟然有位⽗亲,主动帮9岁的⼉⼦⼩⿊⽜办理退学,⽀持⼉⼦玩⽹游……如今九岁的⼩⿊⽜已经退学两年,那时他才刚上⼩学⼆年级。如今,他已经是电竞直播⼤神了,在⽹游界⼩有名⽓。
和郎朗的⽗亲⼀样,⼩⿊⽜的⽗亲倾尽⾃⼰的所有⽀持着孩⼦的“事业”:⿊⽜的⽗亲在北京做餐饮⽣意,之前带⼉⼦去踢过⾜球、打过篮球、⾼尔夫等。可是,⼉⼦都毫⽆兴趣,在学校学习也很糟糕。不忍⼼看着⼉⼦闷闷不乐,⽗亲主动帮他办理了退学,并全⼒⽀持⼉⼦的游戏⼈⽣。
对于⼩⿊⽜⽗亲的做法,许多⽹友表⽰不赞成,但反过来看,在彼时郎朗的⽗亲逼迫郎朗学习钢琴的时候,不也⼀样需要遭受这些质疑吗?--让⼀个名不经传的孩⼦去参加国际⽐赛并拿奖,⽆疑痴⼈说梦。
再者,多数家长让孩⼦学习,不就是抱着让孩⼦有⼀份体⾯⼯作,赚⾜够多的钱以获得“成功”,⼩⿊⽜不是也把这件事情做到了吗?只是⼩⿊⽜和郎朗⼀般,不符合多数⼈⼼中理想孩⼦的模样罢了。
快乐家庭认清并区分家和⼯作的规则
家⼀直被我们形容成充满包容性的,为我们遮风挡⾬,为我们提供依靠,是⼀个快乐的场所--事实上理想的家庭应该如此。
⼯作是充满竞争的,或者说⼯作的规则就是竞争。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把⼯作的规则带到家庭⾥⾯去。
⼯作下班之后,不要把⼯作的不愉快带到家⾥,要在家中培养形成⼀种快乐良好的氛围,最好能和孩⼦有⼀些经常性的互动或者游戏。
同样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但不代表我们要早早把竞争规则放置到家庭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拥有⾯对竞争胜败时的应挫能⼒,成为孩⼦⼼中的安全岛,从⽽让他们⽆坚不摧。
家长不做负⾯情绪的传递者
当你⽣⽓或者烦恼的时候就不要再教育孩⼦了,因为你⼀旦难以控制⾃⼰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影响到孩⼦的情绪。--不要把你的负⾯情绪传递给孩⼦
很简单的⼀个例⼦,就是当我们辅导孩⼦作业时,可能会因为孩⼦的屡教不懂⽽⽣⽓憋屈,⽽同时孩⼦也是在委屈、害怕的负⾯情绪当中,当你开始因此⽽发⽕的时候,就把孩⼦往被教育的痛苦中推。
⽽同样,当你发现⾃⼰的孩⼦不是很开⼼时,就不要再强迫他学习了,这样做不但学习的效果不太好,可能还会形成抵触的⼼理。--给孩⼦适当的发泄空间
我们要做的快乐教育,固然不是让孩⼦逃避困难,逃避现实,当同样也不是加深孩⼦的负能量,快乐教育,是帮助孩⼦⾛出教育的痛苦,学会如何⽤积极的⼼态⾯对困难,解决困难。
淅爸寄语:快乐教育,是教育孩⼦获得快乐的能⼒,⽽不是让孩⼦只知快乐,⽽忽
略了教育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