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高中地理教案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
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
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难点:
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
方法与策略:
谈“天”是为了说“地”,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因此教学时不要讲太多的天文知识,以致把地理课上成天文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活动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宇宙上看到的地球组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
本节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阅读归纳:宇宙环境的组成成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形容词)
小结: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过渡:物以类聚,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且天体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系统(强调关键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月系
活动探究:完成天体系统的框图
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
过渡:从天体系统中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系中的,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如何的呢?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成员。
巧记: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探究活动:1.读图表得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读课本八大行星数据图,列表比较九大行星特性,最终得出结论:地球质量和体积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总结与过渡: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物理性质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我们为什么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呢?
回答: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探究、资料分析:距日适中适宜的温度
生命存在的条件:质量、体积适中;适宜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液态水的存在
活动:讨论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寻外星人的方向。
课堂总结: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在宇宙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使地球上有智慧生命的存在,从这个方面来讲,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板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环境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
宇宙环境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的关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2.八大行星数据图,完成运动特征的比较表格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人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且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来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信;动和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自然美升华到探求科学的美的境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其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地球,它与太阳、太阳系存在何种关系,促使地球上万物生长、环境演变的动力又是什么,是本节教材重点要讲清楚的内容。
太阳及太阳辐射是宇宙环境对地球影响的典型事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对地理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影响来看,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关于这两个方面,在教材分析和讲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等,这些内容不必详加分析甚至不涉及。但是,为了说明对地球的影响,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第二,“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对
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由于“影响”涉及的范围太广,可以就主要影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然而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等),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关于这两点,教材安排了有关的阅读材料,要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的一切。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中,有大气、水、生物等要素,这些要素本身和要素之间是不断变化的,其根本动力就是太阳辐射。从能量的角度看,自然地理环境中大多数运动及其变化,本质上说是太阳辐射如何分配、再分配和转移的问题。因此,太阳辐射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有关太阳辐射的知识:其一,什么是太阳辐射;其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其三,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常数反映的是地球大气上界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太阳
辐射总量的多少。我们假设一个球面,它以太阳为中心,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半径。在这个球面上,每四平方厘米所得的太阳热量都是8.24焦/每分钟,这个球面所得到的太阳热能总量就是球面积与太阳常数的乘积,约为2.32×1028焦。这就是整个太阳每分钟所辐射的热能总量。关于太阳能量的来源,教材没有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太阳产生能量的方法是物质的质量转变成能量,符合质能转换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质量的损耗是相当小的,而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大的。据有关推算,1克氢聚变成氦,只会造成 0.006 9克的质量损失,而这一点点质量亏损所对应的是 6×1011焦热量。因此,不必担心太阳质量会消耗殆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直接的作用,又有间接的作用。直接的作用,如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风化,是显而易见的;而间接的作用,比如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地理环境要素,它们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大部分是在太阳辐射的驱动过程中完成的。在初中教材中已介绍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使各地获得的热量有所不同。在热量盈余的地方(如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的地方(如两极),温度也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热量在盈余区和亏损区之间不断传输,其传输方式主要是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由于后面章节要分别讲到大气环流和洋流,这里只是一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