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熊芳芳 
前不久应邀去长沙给湖南师大承办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高中语文)国培班讲座,一位学员对我说,她有一次讲公开课《氓》,在设计教学时遇到瓶颈,我的文章让她大受启发,她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句子出自我的文章:《“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
2011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女子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女子,没有名字,我却不愿称她为氓之妻。
她失去了曾经如静女一样俏皮的巧笑倩兮,她也不再拥有伊人在水一方的诱人神秘,但在遥远的《诗经》里,她是唯一一道直立的风景。
在《氓》近似小说的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如落叶凋零。
像一棵曾经繁茂的桑树,经历了岁月的凄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贫寒而又孤独地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然而纵使贫寒,纵使孤独,她仍旧以树的姿势站立,不是缠缠绕绕的藤蔓,也不是一岁一枯的野草。
在那片爱情的荒原里,有的是眼泪,有的是苦毒,有的是恨的缠绵,有的是爱的幻想,唯有她,挺直了腰杆,吐气如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爱情丈夫朝秦暮楚无可挽回,自己忍辱负重无愧于心,从前那个“为你哭为你笑”的天真女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男子当初亦真亦幻的爱情一样。
现在的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仅仅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而且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了清醒的哲人的声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尽管这样的彻悟与超脱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那绝代的风华照亮了人类三千年的心路历程。
她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她的“亦已焉哉”的独立宣言,就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
虽然和娜拉的出走一样,她最终其实还是无路可走;但比起《诗经》中比比皆是的沉溺于痛苦而不能自拔的弃妇,她的境界要高蹈得多。
她的无畏并非源于无知。
这个上古的女人很清楚地知道一个青春已逝的女人被休之后要面对些什么,但比起跟一个负心人继续无爱的时光,在无边无际的痛苦中苦捱,还不如“相忘于江湖”吧。
只是,这个世界是男人的江湖,却不是女人的江湖。
中国古代女性之地位,在《诗经》“小雅”中记载得很明白: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
(《诗经·小雅·斯干》)
若是生个小儿郎,做张小床给他躺,给他穿上小衣裳,给他玩弄美玉璋,他的哭声如钟响,穿上蔽膝闪红光,成为安邦定国王。
若是生个小姑娘,地上铺块小木板,一条小被裹身上,拿个纺锤给她玩,教她温顺少言语,操持家务多干活,不给爹娘添烦恼。
这就是生男生女的不同待遇和期望。所以林语堂说:“中国人之轻视女性的地位,一若出自天性。”女性只要会持家,能传宗接代,不连累父母就行了。女人的生命是依附于家庭而存在的,离开了男人,女人的生命就无从依托。
这样的世界是男人的江湖,男人,是女人的江湖。
虽然《诗经》的时代背景正值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男权主义如后世的“三从四德”“七出”等都还只是处于开端,宗法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也没有后世那么明显,但在女性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处于附属地位的男权社会里,女子无论贫富贵贱,都逃脱不了悲剧命运。《邶风·日月》、《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这些被遗弃的妇女有的是平民女子,有的是贵族公主,甚至还有被废黜的王后。
想起一个女孩的作文,在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时候,我讲过一个中国古代女性的专题:《氓》和《静女》、《红楼梦》、陆游和唐琬、绿珠和石崇、项羽和虞姬……之后,她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沈园柳老不飞絮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0)班  邹洋漾
沈园
我没去过沈园。但是袁鹰说,那里依然秋风瑟瑟,落红满径。你依然看得见陆游的长袍一闪
而过,依然可以感觉那一块早就被时间洗净的墙壁上,《钗头凤》对着历史的尘埃默默叹惜。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八百年前,而立之年的陆游游经城南沈园,正遇十年前被老母严命分袂的前妻唐琬和她的后夫。十年的感情喷礴而出,挥笔一阕,千古绝唱。我们无从去考证是否当时确有过赵士程(唐的后夫)向陆游“遣酒送菜”的情节,也仅只能想象着这对恋人曾迫于礼教,装成素不相识地四目相视,而后擦肩而过。沈园只是留给后人的一种映象。一曲情愫,一醉千年。
接下来断断续续的五十年,我们只看见陆游独自走过沈园,我们只能从他怅然的笔下拼凑这五十年生死间的眷恋。直到他逝世前两年,他最后一次去了沈园,一口气就是一组《春游》,有一句“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幽梦吗?那时候,沈园早已三易其主,早就“非系旧池台”,他也不会想到,这梦一做就是八百年,并且还将做下去。
沈园的柳树都老了吧,那么久,都不飞絮了。
何满子
有一个会做梦的诗人,说自己就是为周郎弹奏《广陵散》的那个女子。“曲有误,周郎顾”,她说她故意弹错了曲子,为的就是那饮鸩止渴的“一顾”。弦断了,人醉了。那是她最后一次在宫中弹奏。宫里当然不必留下一个弹不好曲子的宫女。于是几千年,她沉睡在历史的背后。
然而她是幸福的。那一顾是她孤注一掷的果子,甜的。哪怕咽下之后只留下一生的苦涩。
这当然是和那些“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女子作比。她们在笼子里等待着那个给她们织笼子的男人。也许“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许“深宫二十年”后,当终于能见到词主的时候,早就落英一地。三千里的故国,二十年的等待,操琴而唱的颤抖的身体,怎能承受如此的重量?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把青春托付给命运,命运却只是冷冷一笑。年年岁岁,花都谢了,梦也空了,麻木着把支离破碎的心扫掉,却发现早已忘了该怎样去笑。
圆子作过这样一个比喻:花是炫丽的,放入花丛中,万紫千红。最终还是错过了那个赏花的
人。或者也许,赏花之人根本无意于这嫣然的百花争艳,他总在张望园外的那一朵牡丹。
楚歌
白骓悲啼,虞姬泪落。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于是,虞姬拔剑,留下一个清丽的背影,然后走了。
绿珠留下一句报答,走了。息妫留下一句许诺,走了。尤三留下一声长叹,走了。
――这就是结局吗?然后,我们只看见,人称之:列女。再无回音。
只有楚歌,静静爬满史卷。
也许虞姬只希望来世作个静女,有一个很普通的人拿着她送的很普通的彤管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然后两个人很幸福地过很普通的日子。
可能吗?氓之妻无言。
垓下,楚歌又起。
人叹说,那个时代的女子好像只有一种结局?
谁知道呢。你只能看见,有很多柳树,老在沈园里。
如她所言,静女的故事虽然美好,但我们看不见故事的未来。有谁能保证它不会重复《氓》的结局?
那个已经不再是氓之妻的女子,以直立的姿势实现了精神的出走,在爱情的荒原里站成了一棵树,一棵落尽了一身的繁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的桑树。桑树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审美的坚持,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识,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审美符号。反过来讲,选择了什么样的审美符号,就显示出选择者具有什么样的审美意识。在这首民歌里,桑树的意象,是一种生命的符号,它传递的是一种人格坚强、精神独立的心灵选择。
但令人担忧的是,这棵树仅仅有倔强的姿势,却没有生长的土壤,她到底能够站到多久?
看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她是一个德国人,20岁那年,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演技突出,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钦点”成为战争专用的宣传工具。几年以后,德国战败,她因此受到牵连,被判入狱4年。刑满释放之后,她想重回自己喜爱的演艺圈,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对她避而远之。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人敢起用她,甚至,没人敢娶她。
她的50岁生日就这样凄然来到。那天,她大醉了一场,醒来之后,突然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的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拍摄了大量努巴人生活的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了她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
她的奋斗精神和曲折经历深深吸引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他和她是同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隔阂,抛开外界的舆论走到了一起。在接下来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他们远离人间的一切是是非非,相敬如宾地恩爱。
为了使自己的拍摄才华与神秘的海底世界融为一体,在68岁的那年,她开始学习潜水。随后,她的作品增添了瑰丽多彩的海洋记录,这段海底拍摄生涯一直延伸到她百岁高龄。最后,她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写下了纪录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这位充满传奇彩的女性,就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位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她的名字叫莱妮·丽劳斯塔尔。她以前半生的荒芜和后半生的瑰丽告诉人们:在生命的荒原里,你可以成为一树最繁华的风景。
她无意于去改变那个拒绝与她共享的旧世界,却乐意与人分享她发现的一个又一个新世界。如果你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真正懂得了男人不是你全部的江湖,你就不会去跟任何人争一个男人,或者争一种生活。真正有价值的精神出走,是一种贵族式的放手,只有豪迈没有凄凉。因为她知道,她失去的只不过是爱情,或者只不过是美丽,只不过是财富,然而不可改变的是,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好。
当然,这样的奇迹,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神出走的底气和勇气,它还需要土壤,让一棵树不仅仅有立足之地,而且有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的可能。如若不然,那些在爱情的荒原上倔强挺立的桑树,注定了只能“其黄而陨”,最终在风霜雪雨中朽折。
这个土壤,就是能够给予女性平等的生命空间的社会体制。
期跟大家分享了《“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
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文学符号——中国式思维的美丽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