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现代民族传统习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精)
正视民族传统习俗
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自古就是东西方交流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使这里成为欧亚两大洲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从历史上看,众多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迁徙交融,形成了独具特的西域文化。季羡林先生曾说:?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当前,全区上下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传承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的现代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自觉追求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积极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的良好社会氛围。
但是,近年来特别是近期,社会上却出现了妇女戴面纱、穿罩袍、青年人留大胡须等悖离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逆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事关现代文化的弘扬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民族传统习俗的形成及特点
民族传统习俗是各民族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风俗和习惯,主要表现在生产节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体育娱乐以及禁忌等方面。风俗习惯往往因人、因地而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反映着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类型、文化背景、宗教影响、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等方面有关。由于这些方面的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尽管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一是体性。任何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该民族所有成员普遍遵守的社会风尚和习俗,绝不是某些个人行为。
二是地域性。居住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其风俗习惯通常各不相同;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形成某些相同或相近的风俗习惯。
三是相对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
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四是文化性。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反映了民族物质文化,如各具特的饮食、服饰、建筑等,也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文化,如民族节日、婚丧嫁娶、人生礼仪、
娱乐、禁忌等习俗,都蕴涵着本民族的思想情感、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
五是变迁性。风俗习惯虽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民族传统习俗或早或迟会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民族的传统习俗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产生的,都必然会烙上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迹。因此,任何民族的传统习俗都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一般来讲,当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进步潮流时,就会对这个民族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就会有利于人民众的身心健康。反之,则会阻碍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尊老、勤俭节约、诚实善良等优良健康的风俗习惯要发扬光大,对因循守旧、近亲结婚、男尊女卑等陈腐落后的风俗习惯要移风易俗。
二、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其形成过程中烙上了民族的印迹,并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民族风俗习惯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情感、
心理等,对民族自身的发展,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正确对待各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
到尊重民族感情、实现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民族发展出发,制定了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强调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并在国家宪法第四条做出了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汉族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要尊重汉族的风俗习惯,各少数民族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
(二保持民族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都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既有优良健康的,也有陈腐落后的。我们要客观辩证地认识民族风俗习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风俗习惯都要继承,对那些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广大众身心健康、各民族和谐团结的优良健康的风俗习惯要发扬。
(三改革民族风俗习惯。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各民族都应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自觉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愚昧的风俗习惯,对那些已落后于时代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影响民族
发展进步的风俗习惯主动进行改革,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要由各民族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觉悟提高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
党和国家不仅制定了民族风俗习惯政策,而且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对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特需商品的需要,国务院及其有关部
委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安排生产厂家专门生产少数民族的生活特需的商品,以满足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和管理检查制度,切实从各个方面保证清真食品的安全生产和销售,对那些违反规定生产、经营、销售清真食品的人和生产厂家进行坚决的打击和查处。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全面落实,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仅得到了尊重,而且受到了法律保护,有利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团结进步。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传统习俗
目前,在新疆一些地区出现了妇女戴面纱、穿罩袍、青年人留大胡须,喜庆的婚礼上也不再有欢乐的麦西来甫等不
正常现象。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分析,理性对待。
(一面纱、罩袍不是民族传统服饰
现在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面纱、罩袍是民族传统服饰,也是宗教服饰,妇女出门要戴面纱、穿罩袍。?在他们的煽动和蛊惑下,不少的女性都戴上了面纱、穿上了罩袍,连一些小孩都被如此打扮。甚至还出现了有人劝说、歧视、公开指责不戴面纱、穿罩袍女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面纱、罩袍不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历史上看,面纱、罩袍属于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而穿着?吉里巴甫?服则完全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外在表现。
民族服饰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为适应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接受的服饰。民族传统服饰传递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民族服饰呈现出种类、样式丰富多样的特点。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样式繁多、彩亮丽,民族特鲜明。男装主要有长外衣、短袄、上衣、衬衣、腰巾等,女装主要有长外
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维吾尔族女性喜穿各种花布料制成的连衣裙,尤其喜爱艾的莱斯绸连衣裙。妇女穿戴服装时,往往以耳环、戒指、手镯、项
链等饰物点缀。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面纱、长袍则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是沙漠,绿洲只占当地总面积的10%左右,是一个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地区。阿拉伯人为了适应半岛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躲避风沙和炎热,逐渐形成了男性戴头巾、穿长袍,女性戴面纱、穿长袍的生活习惯。
伊斯兰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出现了一些极端主义派别。极端主义教派为了争夺信众,对《》等宗教经典的一些内容加以曲解歪曲,声称妇女的肌肤除自己的男人外,别人不容许看到,把妇女完全禁锢起来,要求妇女外出时必须头戴黑面纱,身穿黑袍,否则将按所谓?伊斯兰教法?处臵。如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派别塔利班就是如此行事的。塔利班在统治阿富汗期间,不仅将现代社会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脑、音像播放机等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视为邪恶的东西加以禁止,而且明确规定女性不得抛头露面,不得上学,妇女只能在家带孩子、伺候丈夫、做家务。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如果妇女外出不戴黑纱,穿黑袍,轻者被鞭笞,重者则被关进监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