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 观潮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这篇文章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学生阅历不够,难以想象出文章描写的画面,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背诵积累文章的第3、4自然段。
教学目标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是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2.(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3.设疑: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看看通过阅读,你能到答案
么?
设计意图:开篇以常见的海潮引入新课,让学生把海潮与即将要学习的钱塘江大潮做个对比,加深印象。多媒体课件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激起情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文,提出质疑,紧扣课文主题,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学习本课字词。
(可以参考前面课文备课方案中的“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点拨:“颤动”的“颤”在文中读chàn;“闷雷”的“闷”在文中读mèn;“薄雾”的“薄”在文中读bó;“镇、逐、涨”读翘舌音。“昂首”的“昂”、“横贯”的“贯”要注意笔画的写法。)
3.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4.交流自读收获,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段):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段):潮来前的景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3、4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6.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观潮》。(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都了解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精读课文,品文赏潮
1.指名读文,一潮来前有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潮去后的景象又有哪些变化?
2.品析重点段落。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到描写潮来前的景象的重点词语画出来(薄雾笼罩 江面宽阔)并说说这些词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 壮美宁静)
一名学生朗读出“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句子之后,引导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急切心情。
出示课件潮来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第3、4自然段,一哪些语句体现了潮来时的特点,用笔画出来,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交流: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
抓住潮的形、声、写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中插图。)“白浪翻滚”“白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教师随机板书: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宏伟)
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指导学生背诵。根据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练习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课文中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宏伟壮观?读第5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却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请看潮退后的录像。)
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
(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出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习作水平。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形象直观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处理课文难点。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1.学完了课文,我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2.请同学们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内容,经过整理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先同桌交流。
3.请几名同学说说你的导游词。
钱塘江潮水预设:
生1: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您加入“钱塘江大潮”旅游团,我是您的导游,大家叫我姜导游就可以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你们能来到钱塘江,观看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哦!
亲爱的游客们,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潮来了!快去看吧!大家注意安全哦!
生2:亲爱的游客大家好!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的波澜壮阔,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说也说不尽,还请大家去细细观赏,但游玩时不要下堤,不要乱扔垃圾。
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祝大家旅途愉快!
4.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希望同学们课后背熟第3、4自然段,并且继续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把这些诗句背诵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和录像以及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编写导游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整理、习作能力。课后对学生的背诵积累提出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拓宽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习语文的水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