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9217010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核心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每学期64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护理专科
先行课程:护理学导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
后继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既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的“桥梁课”,又是各层次护理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需求的基础护
护理专业介绍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材:周春美、张连辉.《基础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推荐参考书:
1.邓翠珍.《护理学基础》(第一版).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高达玲.《护理学基础》(第三版).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授课教师:
1.主讲教师要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
2.能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教风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3.本课程内容涉及多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因此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教学与实践设施:
本课程在护理基础实训室开展,实训室实验器材要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实训室基础护理模拟人数应满足教学要求,实验物品应齐全。
实践方式:专业技能基础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要灵活,可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外,指导学生对相关外延知识的获取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3个部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课程的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