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精选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小学教育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小学教育的论文篇一:
  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摘要: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孩子从家庭迈入校园,真正接受知识,思想不断走上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培养成才的起始阶段,是孩子成长的特殊时期。小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一生发展、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小学教育 比较
  很多资料表明,一个人兴趣培养和才能形成关键时期是3―10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而在这一年龄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小学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1]
  一、我国的小学教育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视。[2]在师资配置方面,这些国家大都会把本国最优秀的教育师资配置在小学阶段或较低的学段。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似乎正好与他们相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改革”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提倡“兴趣”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呼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成长,要求教师和家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外,人为理念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应试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虽然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来评价一个
学生,但是多年来家长和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仍十分重视分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看重分数。不同的是,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科学知识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们都越来越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学生。但是,现代的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矫枉过正的风气,双休日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天堂,奥数、英语、小提琴、古筝、绘画、书法、跆拳道……这一系列的才艺和技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家长和老师都在拼命地给孩子“喂食”,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更高,吃得更多,跑得更远。
学生手工制作
  大部分的教育者其实都还是在以自己的意愿和理想来发展孩子,因为不想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承受了越来越多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符的东西。教育者应当真正从一个人的成长角度出发来适当培养学生,聆听小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不那么要求苛刻,适当放手,任由他们自由成长,这个时候,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活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完全释放。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1.教室和课堂氛围不同。
  与国内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求相比,美国学校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美国的学校,教室除了上课学习外,还是学生们的活动室、阅览室,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地展开活动,挪移位置,并不一定要长久地局限于一个角落。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教室显得古板得多,一般就是学习的地方,只有下课或活动课的时候,学生们才能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活动,并且还要遵守许多游戏规则,如果触犯某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
  当然,美国的课堂并不是纪律散漫的,如何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美国教育者们一直十分注重的要点。
  2.课外活动的差异点
  美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多,每逢各种节日都要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师生在一起开联欢会,学生们互送自制的礼物。在中国的部分学校,即使到了“六一”儿童节也只是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上播出的由学校乐队演奏的节目。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学生们可以坐在
礼堂里观看演出,但是演出的学生都是少数,并且都是根据老师的选拔和要求进行的,最终的演出还要进行评奖,决出胜负。偶尔会开展“小小制作家”、“发明家”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活动重心一般都在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很注重结果和荣誉,忽略过程,有不少学生为了获奖求助于家长和朋友,完全没有了自我创造和探索的勇气和乐趣。
  3.课后作业的不同
  在中国上小学的孩子,书包总是沉到几近背不动的程度,但是在美国,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并不带回家去,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孩子上课不用书本,回家也不用复习写作业。通过两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情况对比,才能看出两国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在中国,课本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不出课本范围。与西方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不仅缺乏动手能力,局限于书本,而且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而美国的孩子更注重课堂的理解和发挥,知识面比较广,不拘泥于课本,作业也不是一味地背诵和抄写。不过,美国的教育也自有它的缺陷,即宽而浅,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则是窄而深。[4]
  4.教学目标的不同
神态的句子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各个国家的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也大致相同。重点是,在完成了读、写、算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校教育再朝何种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各国教育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教师总不忘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死记硬背,按照老师教授的定义来理解许多概念,在数学方面,即使是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也能变换出数十种不同的题型来,让学生把各个题型都烂熟于心,将来好应对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基础教育应当是一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重心,小学教育是一个受教育人最关键的成才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而实际上,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应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地改进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芸.浅谈现在教育中的小学教育[J].理论创新,2010,(5).
  [2]上官子木.中美小学教育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00,(08).光雾山红叶
  [3]孔亚峰.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
  [4]李金敏,于冰.从课堂作业看美国小学教育的特点[J].山东教育,2005,(Z4).
  小学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摘要】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恰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母亲节对妈妈说的话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 教育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
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创设教学情境,体验情感教育。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愉快的数学游戏、生动的`数学故事、有趣的数学实验、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脑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根据学生每天早晨都打扫卫生的习惯,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我们班的卫生区单独让一个人打扫的话,王强得用20分钟,赵虎得用18分钟才能打扫完,如果两人合作一起打扫,几分钟就能扫完?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快地把卫生区打扫完?”通过这一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的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的教育,无论是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还是情感教育的角度,都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影响,它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开业条幅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3.运用激励性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重视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巩固和深化学生学习情感的内驱力。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习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这是因为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艰苦思考中,学生一旦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会欣喜若狂,同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渴望,从而加速情感的诱发、巩固和深化。据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是使学生情感正向成长的关键性措施。所谓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行为运用简单的、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欲达此目的,则要求我们做到:在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如对学生说“你真棒,请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使他们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尤其要挖掘其积极的因素,更加重视鼓励性评价,如用“不要紧,再好好想想,我相信你会成功的”之类的用语,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温暖,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和教训。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