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文件编号20213001
版本A/0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作业规范
生效日期2023年10月26日
1.目的
对固定场所之外的检测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求进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本公司固定场所之外开展所有计划申请认可和已获认可的检测活动。
3.术语和定义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由公司检测人员在本公司固定场所之外实施的检测活动,主要包括携带设备在非固定场所开展的检测活动、利用临时设施开展的检测活动、利用移动设施开展的检测活动等。
注:利用临时设施开展检测活动时,不应与CNAS关于多地点、多场所检测机构申请的政策相违背。
4.职责
4.1总经理
对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进行任命和授权;
4.2技术负责人
4.2.1确认非固定场所检测能力和资源配置情况;
4.2.2审查和批准非固定场所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
4.2.3考核和确认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4.3综合管理部
4.3.1协调和配置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所需的检测设备和配套设施,为非固定场所检测
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支持;
4.3.2收集和归档管理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产生的各种记录、报告。
4.4检测部负责人
4.4.1负责检测人员在非固定场所开展检测活动的分工和组织协调;
4.4.2组织非固定场所检测项目的结果有效性监控活动(包括内部质控、能力验证/测
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
管理制度文件编号20213001
版本A/0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作业规范
生效日期2023年10月26日
4.5质量监督员
4.5.1对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监督管理;
4.5.2审查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结果报告;
4.5.3非固定场所结果有效性监控活动的监督。
4.6检测员
4.6.1按检测部负责人的分工安排开展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
4.6.2客观记录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和结果,填写体系要求的所有原
始记录;
4.6.3编制非固定场所检测结果的报告。
5.作业流程和规范
5.1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组织
5.1.1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公司资源配备情况在《检测能力表》中明确公司有能力开展的
非固定场所检测项目。
5.1.2检测部负责人组织人员编制非固定场所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应
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需要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b.对非固定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c.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检测方法及补充规定;
d.对非固定场所获得的检测活动的记录、处理和偏离的要求(应包括防止未经授权
修改数据的措施)。
5.1.3由技术负责人审查和批准非固定场所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后,综合管理部将其
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发放至参与开展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人员。
5.1.4检测部负责人以《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计划书》的形式提出参加非固定场所检测
活动人员的名单和相应职责,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组织检测活
动的实施。每一次开展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均应指定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担任项
管理制度文件编号20213001
版本A/0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作业规范
生效日期2023年10月26日目负责人。
5.1.5综合管理部应按《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计划书》的要求为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配
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并提供必要的联系和协调服务;
5.2对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管理要求
5.2.1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选拔、招聘、培训、考核、能力确认、任命授权、监督和
能力监控、人员档案管理等要求应与固定场所检测人员完全一致,具体工作参照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执行。
5.2.2在对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实操培训时,如果公司内不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应
由检测部负责人安排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带领培训对象前往具备资源和条件的
非固定场所实施,培训过程和考核结果也应按《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的要
求进行记录,并提交综合管理部归档到受培训人员的个人档案中,以作为该人员
具备实施特定现场检测活动的能力证明。
5.2.3检测部应确保从事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足够的监督。新上
岗人员实习期间须在有经验和有能力的正式签约人员的陪同下方可从事现场检
测活动。只有熟练级的具备独立检测工作能力的人员才能单独开展非固定场所检
测活动,且综合管理部应注意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确保检测活动受到委托方的监
督。
5.2.4检测部应对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的能力实施持续监控,包括通过内部质控表现、
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结果、现场监督的
结果、客户和公司人员的反馈意见等信息来评价检测人员的能力,在必要的时候
应根据评价结果对人员的岗位和授权做出调整。
5.3非固定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5.3.1到达非固定场所后,项目负责人应在开展检测活动前对目标场所的设施、场地和
环境条件进行确认,确保满足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要求;
5.3.2检测人员应对可能影响非固定场所检测结果的环境参数予以记录;
管理制度文件编号20213001
版本A/0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作业规范
生效日期2023年10月26日
5.3.3在非固定场所检测多个参数时应注意避免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5.3.4当人员的活动、行为影响检测范围内的环境条件并可能导致检测结果无效时,应
对进入现场的人员做出限制规定,例如,使用门禁、告示牌等形式约束闲杂人员。
5.3.5检测部编制的非固定场所检测作业指导书中应包含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环境的活动计划书
控制要求和处置方法,确保开展检测活动的环境不受到破坏。
5.3.6在实行带电操作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戴必要的绝缘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
缘鞋,现场还应配备绝缘钩,并在委托方人员陪同下开展检测,以确保在发生意
外时得到及时救援(必要时,应在开展检测活动前对委托方陪同人员进行简单的
救援动作培训)。
5.4设备管理要求
5.4.1本公司不允许租赁或借用检测设备,所有检测设备均为自有资产。
5.4.2确有必要时,可以向非固定场所现场管理人员借用不影响检测结果的辅助设施
(如:绝缘防护用具、工作台、设备支架等),但项目负责人应核查其是否对自
有检测设备产生不利影响,以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5.4.3用于非固定场所开展检测的设备,其运输、安装、操作、维护、存储、校准、期
间核查等同样应满足《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所有要求,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
止污染或性能退化。
5.4.4当需要在非固定场所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且这些参考标准对环境条件有
要求时,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参考标准,以确保处置、运输、存储过程中
校准状态有效。
5.4.5在非固定场所实施检测之前和之后,检测人员均应对设备的校准状态和功能进
行适当的核查,以确认校准状态和在用设备的适宜性。如果在现场不具备核查条
件,要保证在检测前后在公司内部场所进行核查。对移动比较敏感的设备,应在
检测前进行核查。核查可通过但不限于使用参考标准、设备比对、留样再测、质
控样等适当和可行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如果核查发现设备不适合继续使用,
管理制度文件编号20213001
版本A/0
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作业规范
生效日期2023年10月26日应立即停止使用,加贴明显停用标记,实验室应检查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测结果
的影响,同时启动《不符合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5.5计量溯源性要求
5.5.1当有必要利用参考标准时,检测人员应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标准在运输过程中以
及非固定场所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校准状态。适用时,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
震、防碰撞、防静电、防止未经授权的调整等。
5.5.2检测人员还应了解参考标准对环境变化或其他相关参数变化的反应和如何有效
避免和减轻这些变化及其反应的适当措施,当确定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后,应将
这些措施在检测方法的作业指导书中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不同人员操作的一致
性。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在使用前进行充分的环境调节、统计不同环境条件
下检测的数据后形成对照表用于换算标准条件下的结果数值等方式。
5.6委托受理的评审要求
5.6.1当公司接到客户的在非固定场所检测要求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检测部人员充分
了解相关信息,如客户的设施、环境条件等是否满足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要求
等,确认是否可提供该非固定场所检测服务;
5.6.2如需要客户提供检测辅助设备,应在合同中约定,并保存相关记录。根据客户要
求制定的现场检测实施方案应得到客户确认。
5.7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5.7.1综合管理部应确保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方法标准、
手册、参考资料及时发放至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并且能够及时得到更新的版本
和其他的技术支持。
5.7.2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检测部负责人应分别就与自身职责范围相关的要求对
非固定场所检测人员开展培训,确保其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要求。
5.7.3对在非固定场所实施的检测方法验证或对其偏离的验证,都应在非固定场所开
展,并确保满足相应的检测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