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抗日战争的青海诗篇
作者:李逢春
来源:《文天地》2015年第0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本文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青海诗人抒发爱国情怀,歌颂抗战精神,揭露侵略者罪行的诗词、楹联等,并略加说明,作为历史的纪录刊载于此。
        一、睡狮梦里声偏吼
        ——基生兰词两阕
        基生兰(1870——1944)字香斋,号半隐山人,西宁人。是青海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以怆怀民隐、关心国事,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著称。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了两阕情辞激越,寓意深刻的《南浦月》,抒发了词人爱国情怀,表达了侵略者必败,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斗争必胜的信念。词全文如下:
        南浦月(二阕)
       
        草木皆兵,睡狮梦里声偏吼。虾夷疾首,三岛愁难守。
        痛饮黄龙,估计当非久。除丑,精神抖擞,庆贺重叉手。
       
        暴日凭陵,眷怀泪湿青衫袖。战歌经久,争斩渠魁首。
        败将残兵,魂梦惊奔走。看倭寇,运逢苍狗,消灭归乌有。
        基生兰病逝于1944年农历正月初一,这两阕词当作于诗人逝世前不久。其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然而正是侵略者的炮声惊醒了中华民族,在这声偏吼的雄狮面前,侵略者的失败是必然的。痛饮黄龙,估计当非久,正如词人的预言,就在基生兰逝世后的第二年8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词中痛饮黄龙句用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这也是千百万
以民族大义为重,共赴国难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第二阕词起手先写对在残暴的日寇铁蹄践踏和蹂躏下的祖国与同胞的眷怀之情,词人经常为之泪湿青衫袖。然而战歌经久,争斩渠魁首,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斗争鼓舞着词人,在暴日凭陵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也看到了侵略者失败的必然,写下了看倭寇,运逢苍狗,消灭归乌有的铿锵诗句。词中运逢苍狗句,是西汉皇后吕雉在路上遇到一只苍狗(青的狗)咬她的腋下,当时传说这是被吕后无故杀害的赵王如意对她的报复。不久吕后果然腋伤而死的典故。词中用这一典故比喻作恶者必然会得到报应和惩罚。
        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最终无条件投降,历史证明了侵略者的这一必然归宿。
        二、振精神爱抗战全民皆兵
        ——李生香反映抗战的歌词、楹联
        李生香(1870——1944)字兰谷,乐都马营湾塘沟人。清末秀才,曾任碾伯凤山书院
主讲、碾伯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乐都中学国文教员等。善诗文,富有爱国热情。·一八事变后,他带领学生上街宣传抗日。他曾编写了一组宣传抗日的歌词,在城乡社火中演唱,很受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歌词写道:
        农民们听,农民们听,日本是我大敌人,米面莫卖日本鬼,把他饿死在东瀛。
        商人们听,商人们听,日本是我大敌人,誓死莫买日本货,经济和他绝交情。
        ……
        日本本是小鬼子,竟敢占我好土地。愿我同胞齐奋起,免得亡国灭种族。
        擅长撰写楹联的李兰谷,他在为乐都会景楼撰写的楹联中,借景生情,写出了中国人民振奋精神,全民团结一致抗战的思想。联云:
        放眼界以游观楼台会景
        振精神爱抗日全民皆兵
        三、浩劫来边地 敌机炸省垣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一首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诗篇
        西宁诗人周光辉(1879——1969),字月秋,号绘云老人。著有《绘云阁诗钞》。19416月,他用满含仇恨之笔,写下了记录日本侵华飞机侵袭青海,轰炸西宁的诗篇。诗共二首,第一首及诗序原文如下:
        日本飞机轰炸青海,诗以记之
        民国三十年(1941)六月二十三日午时,敌机二十七架飞青轰炸,损失虽巨,幸有多枚未发。据调查,死伤人数约一百有奇,毁房屋百十间,其余抛在空地云。
        浩劫来边地,敌机炸省垣。
        震时心胆裂,轰处血痕存。
        房屋东西倒,人民远近奔。
        倭奴何太狠,几日报仇冤。
        抗日战争时期,日机曾先后两次侵袭西宁。第一次据《青海历史纪要》记载是在19405月,敌机48架侵袭西宁。这次虽未投弹轰炸,但在民众的心灵中留下了战争的阴影。第二次就是上述诗中记述的飞机炸省垣的浩劫。
        1941623日,日军飞机27架由山西运城起飞,经河南、陕西、甘肃,直扑青海西宁。上午11时许,敌机由东向西编军进入西宁上空,先是在东郊乐家湾军营上空投弹狂轰滥炸。由于投弹目标不准,多数投到了乐家湾湟水河里(笔者依稀记得事后从韵家口自家临河的麦田里曾掘出一枚未爆炸的)。接着,敌机直扑西宁城垣上空,在城内饮马街、观门街、玉井巷、后后街(今新民巷)等处投弹轰炸,用机关向街道和居民院落扫射。据《西宁市志·公安志》记载:这次日机侵袭西宁,投弹235枚,炸毁民房520余间,炸死警民43人,炸伤28人,160多户受难。敌机的狂轰滥炸给古城西宁造成了震时心胆裂,轰处血痕存;房屋东西倒,人民远近奔的惨剧。
        亲身经历了这一洗劫的诗人周月秋,写下了这首对日本侵华罪恶历史有着见证意义的诗篇。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青海各族人民极大的愤慨,纷纷行动起来,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正如周月秋在《青海同志应命从军有感》一诗中所写:英雄争著祖生鞭,抗日复仇谁不先远超十万横磨剑,指日东征复我仇。
        四、民族赖以生存,英灵永不灭
        抗日战争时期,青海各族众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在今西宁解放路北,原青海省图书馆内树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修建纪念碑亭。为此,诗人周月秋写下了《题青海图书馆抗日将士纪念碑亭》:
        昆山一片石,壮士万人血。
        民族赖以存,英灵永不灭。
        回首恨岛夷,何日扫其穴。
        勖哉我国民,抗日当激烈。
        世仇深似海,大耻誓必雪。
        仰瞻金碧亭,千古峙隆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师长马彪率领的暂编骑兵第一师8000多名青海健儿,奔赴抗战前线,挥师东征豫皖,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在奇袭怀远的战斗中,骑一师俘获敌铃木四郎等侵略者多人,一团团长冶进全在阻击敌军时不幸中弹阵亡,捐躯沙场。智守万寨时,骑一师三团二营营长李国勋与士兵一起巧妙地用土炮装铁碴,击穿日军汽艇20余艘,100多名侵略者葬身鱼腹。两打淮阳的战斗中,骑一师将士与日伪军数次恶战,最后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歼敌1000余人。二旅旅长马秉忠、营长李国勋等2000多名青海健儿战死沙场。在宝塔之战中,骑一师百余将士与日军背水作战,在弹尽粮绝之时,全体官兵为保持民族气节,不甘被俘受辱而投河殉国。阜阳战役中,青海健儿与日寇鏖战在颍上县尤家花园,副师长卢广伟遭日机轰炸而死,马受天团长用轻机击落了正在肆虐的敌机。19402月中旬,日军袭击涡阳、蒙城,骑一师将士奋勇抵抗,缴获了日、伪军的多匹战马和武器装备,后将部分战利品送到西宁展出,大大鼓舞了青海人民的抗日斗志。
        八年抗战,骑一师官兵转战万里,英勇作战,数千人为国捐躯。在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建立了功勋。民族赖以存,英灵永不灭,英雄的青海各族健儿是中华民族汹涌澎湃的抗日怒潮中的一朵浪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斗争,敢于牺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颂歌中的一组音符。
        五、强梁自古身多毙,好战原知国必亡
        ——周月秋记述日本投降的一首诗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消息传来,西宁民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欢欣鼓舞,连日涌向街头欢庆胜利,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通宵达旦,不绝于耳。在举国欢庆声中,西宁诗人周光辉(字月秋)怀着无比兴奋、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记述日寇投降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乙酉(1945)秋七月朔四日闻日本投降,赋诗纪之
        海外忽闻日乞降,寰中传播喜欲狂。
        强梁自古身多毙,好战原知国必亡。
        伐罪应宜惩首恶,输诚只愿留天皇。
        谁怜德义同扫尽,世界和平守约章。
        诗中的德、义指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正如诗中所说:强梁自古身多毙,好战原知国必亡。在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打击下,意大利和德国先后投降,接着815日日本侵略者得到了同样的下场。诗富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世界和平向往的情怀,亦表达了诗人正义力量必胜,侵略者必败的观点。今天读来,仍能发人深思,激荡情怀。
        六、指日灭亡也,扶桑日落无杜鹃
        ——西宁诗人余人有关抗日的诗词
        余人(1886——1946),字永年,号滨海老渔等。祖籍浙江遂安,1922年来青海,后定居西宁。他是一位才华横溢,诗、词、曲、文皆能,关心社会,同情人民,风格独具的诗人。他一生著述颇丰,今存《守一斋诗词轶稿》二册。
        诗人晚年正是日本侵略者企图亡我中华,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年代。诗人用诗词抒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讴歌了抗日爱国精神,表达了抗战必胜侵略者必败的信念。如下:
        迷天烟雨哭吴松,血影青磷夕照中。
        父子漂泊阻南北,朋亲音问绝西东。
        此亦《扬州十日记》,男儿皆须挽强弓。
        这首诗是《上海血战》一书的题记。这部书记述了193212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蔡廷锴的率领下英勇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诗中提到的《扬州十日记》是记述清兵入扬州时杀戮惨状的一部书。诗人以此与《上海血战》相比较,揭露了日军的残暴与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抗战的激烈,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最后一句用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诗意,鼓励人们拿起武器,与侵略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