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港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创意阅读,拓展补充文章的事实论据,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本文的说理方式,体会设问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多次使用设问句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可重点加以体验感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古诗词和游戏的方式引出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又暗合文章题目,能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文本的学习。
用问题的方式走进文本,学生容易理清思路,激活思维,避免了学一般议论文时的枯燥。在阅读中,老师可引导学生精心挑选一些感兴趣的课文中作者的主张、观点,并以此设计成有内涵、有趣味的问题,生发探究,把握要旨。
用对话的方式学习运用,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生生互动合作,不仅能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培养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延伸的方式联系生活,运用课文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搜集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课文中的某些观点,为课文补充拓展事实论据。同时给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践的机会,确定自己的课外探究课题,开展科技创新和创造发明活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必需的基本要素。
学会最广泛地积累和运用知识,学会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 体会并理解议论文写作的结构严谨、语言通俗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用古诗词和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什么?2、“圆”在你眼中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思考: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用概括的语言谈谈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的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论述的。
三、研读课文:
1、检查自学效果: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2、讨论: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的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论述的。学生畅所欲言。
3、逐层分析 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有何妙处?“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所以第三段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你怎么知道的?齐读文章结尾一段,分析出三个要素后,教师板书。
(3)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让学生明确:A、第4段提出问题后,第5段先引用一个人的名言,告诉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学习积累,并将知识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是道理论证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这种方法的作用。B、第6段提出如何运用知识,这次还是讲道理吗?让学生明确这是运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再列举几个事实论据来证明此观点。教师适机点拨。C、我经常听说,创造力往往都是科学家才具有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
吗?为什么?为什么科学家具有创造力?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你能否举出一个事实论据?教师适时点拨:“大”有多少种读法?“日”再添一笔,能成为什么字?
4、教师小结: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很深奥的理论,但是作者却能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不仅根源于他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而且还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句式——设问句,你能出来吗?想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学,画出有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明确用此句式能启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体现作者思路转换,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的作用。设问句如此,那么文中还有其它的一些句子也能体现语言严密性的特点,你能否举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可出示例句进行点拨:“必须”换成 “一般”可以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请大家以《“1+1=1”联想》说话
五、结语:齐读陶行知的话作为师生共勉,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