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句子通顺是根基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要写好作文,
句子通顺是根基。而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这说明词语是作文基础的基础,所以,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完成句、段、篇的完美组合,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
【方法指导】
如何积累词汇
1、做个爱诵读的孩子,在诵读中积累美词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佳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诵读这些诗句,你不难发现,这些诗句不仅本身的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由诗句发展出来的固定词语(成
语),也具有着丰富的表达价值,值得大家大量地积累。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牢牢地抓住,通过诵读和赏析,来积累优美词汇,可以说是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的。
2、做个细心且会思考的孩子,在体会文本内涵时获得美词佳句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闹花灯》
到哪儿去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大自然的语言哪,真是妙不可言。——《大自然的语言》
我们需要带着一双能够发现的眼睛和一副会思考的大脑,这样,才能逐步掌
握语言并学会积累和运用。平时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把课文中字里行间出现的好词句积累下来,从朗读到模仿,最后再到创造,那么写作时也就不会无米下锅了!
3、做个爱模仿会创造的孩子,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习得美词佳句
①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造句:年三十的夜晚,大街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②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造句:我一直坚持练习游泳、写毛笔字、画画,非常用功。
③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严肃地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饿?”
造句:妈妈严肃地对我说:“考试成绩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态度不认真。”
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抓住文本中精华的词汇,通过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这些美词佳句。这种集合了朗读、观察,思维,记忆,辨析和综合运用的积累词汇的方法,让我们在不断的巩固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好词佳句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入到心田。
4、做个勤劳的孩子,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捷径,只有认准目标不断地前行!如果说语文
学习有啥窍门,语文学习的捷径只有一条:多读、多听、多想、多记。
怎样运用词语
1.用词要注意顺序。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非常无能,老打败仗,但又不得不如实地把情况报告给皇帝,准备受惩处。他在报告里说:“……我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他手下的一位聪明文人帮他把这句话改成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皇帝看了以后并没有生气,结果这个无能的将军也没有受处罚。
你知道吗?为什么词序这样一改,皇帝就没有处罚这个将军了呢?因为词序改了以后,意思和口气都不一样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突出了“失败”,给人的感觉似乎没作什么努力,胜败任其自然;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重点突出了“战”,给人的印象是虽然屡屡失败,但不气馁,仍能坚持作战。因此,皇帝看了,觉得将军不怕失败,能坚持战斗,也就没处罚他了。
这个故事说明,用词造句写文章,词序的排列顺序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绝不能随意排列。
2.用词要注意准确。
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一词之差可以引起一场战争,一言之差也可以使一个国家丧失主权。可见,说话、作文用词准不准确非常重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词之差引起了一场战争。
1889 年,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迫切需要外援。意大利想控制埃塞俄比亚,就乘机和埃签订了“乌查里条约”,并在条约的用词上玩了个花招。条约的第十七条写道:“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
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的政府。”这个“可以”表明,埃塞俄比亚与外国发生纠纷时,他们可以请意大利政府帮助,当然也可以不请。“条约”有一份在意大利手中,意大利人有意把条约中的“可以”改成“必须”,埃塞俄比亚忽略了条约中的一词之差。条约双方签字生效了。1890 年意大利得意洋洋地宣布,埃塞俄比亚是意大利的保护国。埃塞俄比亚
政府明白了自己受到愚弄和欺侮之后,宣布废除“乌查里条约”。为此,埃意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团结一致,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迫使意大利于1896 年重新签订了条约,并老老实实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歪曲事实、违背事理。所运用的词语的含义要与客观事实相符合,要准确,这样,才不会出错,或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学们在用词造句或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正确、贴切地使用词语。
3.用词要注意简练。
有的同学为了追求文章的文采,往往不顾表达的需要,胡乱堆砌华丽词藻,使文章华而不实,使人感到眼花缭乱,甚至产生一种望而生厌的感觉。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叫《悲惨世界》,他把书稿寄给出版社以后,急等回音。过了一段时间,不见消息,他就向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信
的全文是:“?——雨果”。编辑部收到信后立即给雨果回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编辑部”。不久,小说《悲惨世界》出版了,并且轰动了当时的文坛。这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短、最简练的两封信了。
4.用词要注意贴切。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在几个可用的词中,选出最恰当、最得体的那个,
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究竟使用哪个词语最合适,要从具体的情况出发,仔细斟酌,反复推敲。
如《视死如归》一课中,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抠”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涂”、“划”、“消灭”等,但都不及“抠”字好。“抠”是口头语,强烈地表达了王若飞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非常贴切。
5.用词要注意搭配。
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有一定的规律和习惯的。违反它的规律和习惯,就
会造成搭配不当。搭配不当的词语或句子,有的在意义上讲不通,有的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说话、作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的合理搭配,不能违反语言规律和语言习惯。
6.用词要注意分寸。
小勇从小好强,胆子大,他说要学解放军叔叔那样勇敢。一次,他和几
个小伙伴爬上一堵近三米高的院墙。别人赌他敢不敢从墙上跳下去,表演“少年神功”。小勇想:“勇敢”的机会来了!“你们瞧吧,看我敢不敢!”说着,“呀——”的一声大叫,从墙上“飞”了下来,结果摔伤了腿,一个多月不能上学。小勇躺在医院病床上懊悔极了。小勇为什么会干出这种糊涂事呢?是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勇敢”,不懂得“大胆”过了一定的分寸就是“鲁莽”,就会把事情弄糟。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也要注意分寸,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例如说“我们不能损坏学校的图书”,就不能说“我们不能毁坏学校的图书”。又如“小明的毛笔字得到了书法家们的赞扬”,就不能说“小明的毛笔字得到了书法家们的奉承”。上述两例都属用词不当,没有把握住用词的分寸。“损坏”,不能说是“毁坏”,“赞扬”,不能说是“奉承”。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如其分的词语,把握好用词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