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凤艳胡春立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116034)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的“落花”、“流水”意象,展现了其中包含的情感,并从“物感说”的角度指出在诗人笔下.一切自然之物皆成为有情之物。
关键词:落花流水思妇情感物感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早出自南宋初年禅宗士硅禅师讲述用心参禅的重要性的典故。意思是说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将人的真心比喻为随缘而流动的水.那么用“眼见”去体察人的真心,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随流水”一样,一般情况下,难以体察到这种整体性特征.这就好比“流水无情恋落花”一样。在这里.禅师以“落花”、“流水”为喻来阐释禅理,形象而生动.包蕴玄妙的禅理于富有感性彩.容易触动心弦的“落花”、“流水”意象中,可谓深入浅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就成为一句俗语。但是,一旦落花流水走进中国古代表达思妇怀人的诗歌词曲中.落花流水都成为有情之物。
花是美丽的代表。花是柔情的象征。她的精细、柔弱与丽质,都与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令人看到花就想到女人。从《诗经》开始,花就成为诗词歌赋吟咏的题材,以花喻女人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
统,许多名诗佳句脍炙人口。花给诗人以灵感,诗人给花以神魂。形成了落花的意象。意象的形成要求事物与观念之间的相似性。花开时。美丽灿烂,摇曳多姿。花落时,随风飘零,纷纷洒洒。面对落花。多情敏感而又才思隽永的诗人触目感怀,形诸笔端,“落花”的意象从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花乘载着观念,观念在落花中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扩大,辐射,在中国古代表达思妇念人怀远的情诗中形成了落花意象的凄婉与伤感。
首先,落花意象表示伤春、惜春,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复返。谢胱《王孙游》写道:“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绿草萋萋,繁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一位女子盼望远行的情人早日归来,~起赏春。她猜想,即使情人能够回来,等他回来时,芬芳的花儿也凋谢了,早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昱《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更何况情人根本不会回来。“君归芳已歇”一句,以芳香代繁花,以繁花喻女子。女子面对香消花损,“明媚鲜妍能几时”(《红楼梦葬花吟》)的惜春之情充溢胸怀。花开有时,人亦如此。女子的恩人情怀像如丝的绿草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4而她的容颜也在思念中渐渐消逝,充分流露了“美人迟暮”的酸楚。正如《红楼梦葬花吟》感叹的那样“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首诗中,“绿草蔓如丝”一句中.“丝”与“思”谐音.写出了女子情思缱绻,蔓延横亘。“王孙游”的诗题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息萋萋。”暗示了女子所思慕之人如“信沉了鱼,书绝了雁”(关汉卿《沉醉东风》),怎“奈薄情未还。”(刘庭信《醉太平》)而此女子也只有像落花一样粉悴烟憔。
其次。落花意象还表达了一种孤寂之感。谢胱《王孙游》一诗虽然没有交待女子所思之人因何行.游在外,但是.我们可以推知由于交通、通信处于原始状态,因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恋人或者夫妇离别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戍守边地,出征沙场,还是游学求官,商旅往来.都会造成大量的妻离子散、有情人两地相思的情形。因此,描写恋人或夫妇念人怀远的孤寂之心的诗歌也应运而生。而落花的意象为这种情感增添了几许凄美。
唐代诗人徐夤《梦断》诗云:“梦断纱窗半夜雷,别君花落又花开。渔阳路远书难寄.衡岳山高月不来。玄燕有情穿绣户。灵龟无应祝金杯。人生若得长相对,萤火生烟草化灰。”诗中,情人离别后,魂牵梦绕。她梦见了什么呢?“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傅玄《青青河边草篇》)梦中情人就在身边,缠绵殷切。比翼而翔。她沉醉了。然而,一声雷响,“梦断纱窗”.所思之人仍在异乡。梦中的情景越是真切,醒来时,越是悲伤凄凉。“即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傅玄《青青河边草篇》)路途遥远书信无法寄送,“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山岳高峻明月不能共赏,“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之情感。也只能是一种奢望。院中的花儿也被雨点打落。花开花落,一别经年,情人还没有归来。时光就在花开花落中消逝。打落的花瓣.化作灰尘,化作泥土。“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乙亥杂诗》)看着落花。想想自己,她虽然柔弱,却发出了“人生若得长相对.萤火生烟草化灰”的心声,这是凄美之中的决绝。
落花是孤独的,她离开了枝权,枯萎了,凋零了。她从高高的枝头跌落,“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楼梦葬
花吟》)。她在空中飘荡的曲线是美丽的,然而你可曾感觉到,她在风中瑟瑟发抖?可曾感觉到她渺小的身躯在浩渺长空中任风欺凌。不知何去何从的无助与无奈?她是弱者。同样,思妇也是飘零无助的。那是一种囿于闺阁
的飘零与无助。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幸福与悲哀。都随着远行人而沉浮。恋人或丈夫外出行远,思妇在家中企盼无休,她不禁发问:“沉浮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七哀》)进而她呼出自己的心愿,“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曹植《七哀》)可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七哀》)夫妻处境不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这是一种无休止的等待中的飘零,一种心灵的飘零。无休止的等待把她们折磨得心力憔悴,等待中的飘零煎熬着一个个焦灼的灵魂。等待何时休。飘零何时止,她们无从左右。这就是中国古代男性诗人眼中的思妇.她们永远处于一种无奈却以忠贞为贵的唯美的等待中.她们放弃了青春和幸福。通过贞洁来塑造可供男性咏唱的神话。
然而,落花要去追逐。“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朗梦魂里。”(戴叔伦《相思曲》)她是那样地执着与超然,尽管她伤心憔悴。“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状。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陈与义《落花》)她精诚专一。虽九死犹不悔。落花随风,流水因道,她要顺流而下。去寻。“溯游从之”,哪管那“道阻且长”。(《诗经秦风蒹葭》)置身水中,她思绪万千。
流水,无论是潺潺的溪流,浩瀚的大海,还是湍急的江河,都夜以继E l,奔涌前行不回头。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像脱缰的野马不可勒制。面对滔滔流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在时间中前行,奔流不息。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流水在空间中展开,或九曲回肠,或漫无际崖,似乎要赋予无形的时间以形象,又似乎要夸大空间阻隔的不可超越性。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流水的一去不复返和苍茫无垠都让人感到她是那么无情j这种情感也流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流水中激荡着的是有情人分别后思人念远的情怀.以及因阻隔而不得相见的咏叹。
首先.流水向我们展现的是离别的依依情愫和别后思念断肠的情感。著名元曲作家卢挚在《落梅风别珠帘秀》一曲中写道:“才欢悦,早间别,痛杀俺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船儿远行。人儿离去。留下的是难以割舍的情怀,剩下的是无尽的怅惘空寂。望着离人远去,行帆隐没,只有多情的月亮。在江水中沉浮荡漾。照着江边呆望的送行人.也照着江上频频回望的远行人。此情此景,也画入了宋朝诗人姜夔《过德清》一诗中:“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栏杆一点愁。”
这份愁情,就像流水一样绵延不断,随着游人的渐远而延伸,又因游人迟归而与El俱增。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流水喻思念愁情的诗歌层出不穷。建安诗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诗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宋朝宰相寇准《江南春》:“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萍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再如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再如唐朝诗豪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朗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柔情不断就像流水不息。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常相思》以流水的长度测量相思的长度,他在词中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词中“汴水流,泗水流”与“思悠悠,恨悠悠”相对,悠悠的离情别绪就像脉脉的流水一样绵长,水有了长度,思念也有了长度。然而,纵然水有长度。但她却不改奔流不止的性情。“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刘禹锡《浪涛沙》),就像爱情与思念一样坚贞不渝。“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上邪》)。这思念的深刻,又像流水一样深不可测。自居易在《浪涛沙》中写道:“借问江潮与海深,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再如“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李冶《相思怨》)从这些诗词中,痴情女子的每份相思都是啼血的情。每份相思都是真切的爱。
因此.这种啼血思念因其像流水一样永恒.因其远渺无尽而让人愁思不尽,肝肠寸断。宋朝词人向漓《踏莎行》写道: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元曲作家赵显宏《昼夜乐冬》写道: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这两首词曲都描写了思念而不得见.青春流逝,愁情断肠的心绪.令思妇痛感时空的阻隔就像漫无边际的长江大河无从跨越。《诗经汉广》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广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凄苦无助而又悲壮。古往今来,多少有情人隔水相望。“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C L4L弄机杼。终E l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如此,思妇们不禁发出流水无情的呼号。“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J、银钩。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栏干一样愁。”(冯去非《所思》)
“雁自飞飞水自流”一句中,一个“自”字刻画了流水的自然本性。也就是她的物性。她是非情感的,外在与人类自身的客观物质。流水一去不复返,向前奔流不息。她永恒的单一性无法改变,由流水而发生的阻隔感,漂泊感,孤独感都是那么的悲怆,“将刀砍水水复连”(戴叔伦《相思曲》)。面对汪洋恣肆的流水,人类自身是那么渺小,心灵为之震颤,产生的是一种具有悲剧彩的敬畏之情。当人们怨恨流水无情的
时候,更多的体现的是对自身局限性的无奈,是人类自由飞翔的理想受阻后的沮丧。因此,可以说这“无情”中表达的是一种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义的“有情”。
三
“扬尘随风起,飘叶逐水流。本是自然物,何来喜与
5
“菟丝附女萝"含义辨析
徐颖瑛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冉冉孤生竹》中“菟丝附女萝”比喻夫妇情意缠绵、亲密无间。但从意象本身、上下文及相关诗篇来考察.这个比兴的意思刚好相反.是比喻夫妇难以相见,因而妻子觉得难以依靠丈夫的。
关键词:菟丝附女萝比兴含义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八首,一般认为是写女子新婚久别的怨情,也有人认为这是女子怨婚迟之作。对于其中的“菟丝附女萝”一句的理解,似乎并不如题旨一样却存在歧义。《文选》五臣注:“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意思是说菟丝女萝都是蔓生草,相互缠绕,比喻夫妇感情亲密无间。这一说法广为后世所接受。比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在此句后注释说:“菟丝,一种细弱蔓生的植物,这是女子自比。女萝,即松萝,也是柔弱而蔓生的植物,这里比喻女子的丈夫。这句以菟丝、女萝的缠绕喻夫妇情意的缠绵。”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亦释此旬日:“以二物纠缠喻指夫妻情笃。菟丝,一种蔓生植物,茎细长,夏季开淡红小花。此为女子自指。女萝,即松萝,亦蔓生,细枝,代指女子之夫。附,攀附,附着。”袁行霈在赏析这首诗时也说:“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菟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有人甚至由此而引申出“‘菟丝附女萝’是比喻古代妇女燕尔新婚的绝妙好词”的说法。
然而仔细考察原诗.从五臣注以来的这种理解很可能根本就是一个误解。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
忧。”…然而,自然界中的万千事物,一旦被中国古代诗歌所吸纳,都会融情沁感,表现诗人的襟怀。《乐记》论述“乐”产生的根源时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千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z]这就是著名的“物感说”。陆机《文赋》中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子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写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C41他又在《文心雕龙物》篇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之动,心亦摇焉。”【s]由此,诗歌的产生是人心感于物的结果。唐代诗人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中就有“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的诗句。另一位唐代诗人李嘉祜《闻逝者自惊》中有诗句云:“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同时,诗歌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事物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人作者的某种感情彩,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传统,物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彩.表情达意.形成了丰富的意象。“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6]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7]人格化的自然及其变化同人的情感及其变化潜移默化地产生了一种对应关系。这就是《乐记》所说的“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8]而这个“类”,就是“气”,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天人合6一”思想体现的是对人这个主体的关注。与“物感说”相联系,要在外物中体现主体的情、意、理、趣、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事物,人们后生发不同的情感,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9]同时,“诗人感物,联类不穷。”[10]因而。“落花”、“流水”意象因其自身的特性,在表达中国古代女性念人怀远的情诗中。被诗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体验,被诗人千古吟唱,花香四溢。源远流长。落花有意情飞舞,流水有情意绵长。
参考文献:
[1]ht t p://yxyyxy929.bl og.sohu.co r n/71309696.ht m l.
[2]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424.
[3]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3.
[4]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6.
[5]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54.
触动心弦[6]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425.
[7]陈洪海,冉万里.白话孟子.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84.
[8]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89:426.
[9]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55.
[10]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5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