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古老的专业,可以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无论从事哪种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担当着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使命。唐诗宋词是汉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宋词是中华韵文中格律诗词的代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诗词格律。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句,更是童叟皆知。在诵读、引用、教学时懂得一点诗词格律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意义深远户户见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春联又称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可每逢春节时,看着家家户户贴的春联,上联和下联贴反者,不在少数。在教学时,我问学生,如何区分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时,很多学生也不知所以。如果懂一点诗词格律的知识,知道对联和格律诗中的对仗相同,懂得上仄下平,即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不会把对联念成:年年春去还来,处处桃花频送暖。
人们在写文章时,很喜欢引用一些诗词联语、警句格言。这样既可用词简练,完美地表现意境、表达感
儿童尿失禁情,增强文章感染力,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但有的作者在引用诗词联句时,稍不留心就容易把引用部分弄得似是而非,容易以讹传讹。“古诗日:‘满园春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国记者》1991年第10期40页),如果懂得一点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就知道这两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园”是平声,“”是仄声,很显然应该是“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日日吟诵方可觉
古代的诗,都配乐吟唱的,司马迁说:“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至今也有很多古典诗歌重新配上曲演唱。虽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诗歌都用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但却可以通过吟诵的方式来体会诗歌中的音乐美,希冀能穿越时空与作者心灵契合。吟诵是一种表现艺术,吟诵是一种传播方式。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吟诵艺术是文学、音乐、语言的综合体,是文化之起源的一项重要因素,它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是源远流长的。无论是传授诗词格律知识,还是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吟诵是开端。
吟诵一方面要给学生听觉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理论的指导。听觉的感悟,可以借助网络上的一些资源,比如《中国文学标准朗读》,该系列唱片以配乐朗诵的形式,收录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作品,参加录音的大都是我国当代三包凭证
朗诵艺术的名家,其深厚的朗诵造诣使这些经典文学名篇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该系列唱片制作严谨,每段话、每句诗、甚至每个字的发音都经过语言专家的认真审听和严格把关,有些字词的读音是经过查阅多种工具书才得以确定的。听和模仿的同时,教学生一些吟诵的方法也是很必要的,钱明锵先生《诗词吟诵八法》一文中的方法很实用,操作起来方便,将诗词格律的知识也暗含其中。当然这样的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学了之后就弃之的,在讲授古代汉语诗词格律部分时,要求教师和学生熟练地吟诵100首具有诗词格律代表性的著作,古代文学会将古代汉语中学到的继续使用,并且把吟诵诗词列入考核的范围。
三、古今穿越为我用
穿越剧赚足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进行诗词格律时,我们也不妨穿越一下。穿越的方式很多,可以像蔡琴一样穿越到宋代,和李清照一起演唱《如梦令》;也可以在欣赏新版红楼梦时,和宝玉、黛玉一起吟唱“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大家在欣赏黛玉的《咏白海棠》时,应该发现了,咏诵多采用的是古音,而古音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头疼的地方,这时不妨将方言加入其中。方言是古代语音的活化石,用方言读古诗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对比,更好地掌握自己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切合点及差异所在。
四、动笔习之不可缺
马恩河战役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都成为格律诗词的创作大师,但在教学时,亲身下水试试,还是不可缺少的。试水可从修改做起,现在专门有那种古诗词的创作软件,属娱乐性质,但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但不是用它创作,而是要出问题所在,然后老师和学生再一起讨论。练笔还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可以体会古代的诗人创作的历程,还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练习可以是命题性质的,比如要求学生写一首押七阳韵的七绝,填一首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韵的词。在反复修改之后,可以把学生和老师的习作编辑排版之后印刷出来,作为纪念,还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资料。
诗词格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教与学互为一体,教无定法,学无长师,我们都在尽力为之。烧饼游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