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原文欣赏  《天净沙·秋思》  元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重点字词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  人家:农家。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严寒、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悲伤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址。  原文翻译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  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刻画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而且准确地转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表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融合中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当中包括着无穷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遇。  二、利用众多密集的意象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一辈子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繁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若是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难过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转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当中仍然表现出必然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转变。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述角度,因此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数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三、擅长加工提炼,用极为精练的白描手法,勾
乡村振兴报告辽源美食>用手形画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画出一由游子暮秋远行图。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显现的意象并非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先出此刻签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又有元朝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约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篱笆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显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的地方,但相较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质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阻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仿照,而是依照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从头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季凄凉萧条景,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难过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当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露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尽管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在文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满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类景物的关系和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依照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和自己的生活体会去把握。这种奇异的用字法,
实在为古之所罕有,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精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硕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缘故之一。  四、采纳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行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取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事实上,在诸多方面表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多数(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伙儿”,是我国元朝时闻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此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