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班固对吕雉的态度
作者:张明阳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2期
作者:张明阳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班固对吕雉的态度,总体而言是偏向支持和赞许的。从情理上讲,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夫妻,假如对她做过度批判的话,实质上也就构成了对刘姓皇族合法性的质疑。而对比《史记》和《汉书》中对于吕雉的记载便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即班固在为吕雉做《高后纪》时虽然对《史记·吕太后本纪》多有参考,但在许多细节乃至整体的行文风格上与司马迁的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可以发现与司马迁相比,班固对吕雉有着更多的支持和赞许,对其历史功绩有着更大的肯定。由此亦可以看出班马两人有所不同的治史态度以及史学思想。
关键词:《史记》;《汉书》;吕雉;班马对比
吕雉是秦汉时期乃至我国整个古代史中争议较大,同时也广为研究的历史人物。当今学界受旧有观点影响,认为既然班固深受儒家正统观影响,且《汉书·高后纪》中有一半的篇幅都在记载吕姓家族的覆灭,那么班固对吕雉的评价应该不会很高。王子今先生的《吕太后的
更年期》可谓是以心态史的方法研究吕雉的代表作(《读书》,2010年第4期)。此外郭志刚先生的《对中吕后形象一种读解》(《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则一定程度地代表了当今吕雉研究中的一些状况。这些看法虽不无道理,但难免有简单化、机械化之嫌。笔者希望通过《史记》、《汉书》对读的方法,对上述问题略做修正。
一、吕雉生前的记载差异
《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在大体上较为接近,但如果细加比较并做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不同。本部分中,笔者将选取吕雉生前部分中,两者对同一件事的记载,并列举、分析其中的差异。
《史记·吕太后本纪》与《汉书·外戚传》中都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吕雉和戚姬争宠,以及吕雉杀害赵王刘如意和制造“人彘”惨案的经过。《史记》、《汉书》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
第一,在将戚姬关入永巷之前,班固称“吕后为皇太后”,而司马迁的记录则为“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两相比照,似乎司马迁笔下的吕雉更具报复性和攻击性。第二,在杀害刘如意之前班固称“太后伺其独居”,司马迁则记载为“太后闻其独居,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些问题。可见,司马迁展示的吕雉急切而有较强的报复心理。而班固笔下的吕雉则显得较为镇定,更接近于一位政治家。
二、吕雉死后的记载差异
《史记》与《汉书》的记载差异不仅在吕雉生前部分中存在,这种现象在吕雉去世后仍然持续着;如此一来,两者评价的对象便不再仅限于吕雉,而是扩大到整个吕姓家族的成员们。
平阳侯《史记》和《汉书》都记叙了吕禄、吕产等人发安东叛乱的背景以及刘章等人的应对,但其中的描述存在一定差异: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语在齐王语中。
上将军禄、相国产颛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约,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因谋作乱。……婴至荥阳,使人谕齐王与连和,待吕氏变而共诛之。
其中,班固将吕姓家族“恐为大臣、诸侯王所诛”置于“因谋作乱”之前,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一种吕姓家族是被迫谋反以求自保的感受,而司马迁的记叙顺序则与之相反,如此便带给读者不同于《汉书》的阅读感受,即让后人感到吕姓家族在专权的基础上还想进一步谋反,但又对“高帝故大臣”怀有忌惮。可见,班固展现的吕姓家族与司马迁展现的存在一定差异。
《史记》和《汉书》都详细记载了刘章与陈平、周勃等人联手铲除吕姓家族成员的经过,其中同样存在一定的细节差异: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硃虚侯谓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八月庚申,平阳
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平阳侯驰语太尉勃,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乃谓朱虚侯章曰:“急入宫卫帝。”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见产廷中。
其中,在刘章准备带兵入宫消灭吕产之前,相比于司马迁,班固主要做了两处改动:一是将“乃遣硃虚侯谓曰”改为“乃谓朱虚侯章曰”,二是将“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馀人”改为“章从勃请卒千人”。司马迁的记载给人的感觉是周勃在指挥刘章,通过遣、予等动词可以看出;而班固在记叙时则隐去了这些词语。这或许是班固对《史记》尊重吕雉的重要体现。
三、总体结构差异与原因分析
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主要记叙了吕雉生平的三个阶段——与戚姬争宠、临朝称制分封诸吕和去世后吕姓家族被铲除。这里,司马迁串联这些内容的主线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吕雉乃至吕姓家族的兴衰。反观《汉书·高后传》,班固相对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对吕雉推行的政策进行列举,这种写法与一个正常的皇帝基本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感到吕雉是一个有为的政治家。除此之外,班固将吕雉与戚姬争宠以及“人彘”事件记载到了《汉书·外戚传》中;而在《高后传》里,班固虽然有提示,但他只是说“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吕六人为候。语在《外戚传》。”这是他尊重吕雉的又一处体
现。
四、结语
通过对比班固与司马迁记载吕雉时的种种细节差异与总体上的结构差异,我们有理由认为相比于司马迁,班固对吕雉有着更多的推崇和拥护。可见,我国古代的优秀史学家在表达自身的评价倾向时虽然不会有过多的直接表述,但却会在细节处埋入自己的思想。这即反映出两人不尽相同的历史观,又体现汉代乃至我国古代史学的传统。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3]《汉书补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