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装扮的道具,明确幼儿的角身份
“小班幼儿开始出现角意识但并不清晰,常常还会真假混淆,更多的是模仿角原型的典型动作,比如妈妈烧饭、司机开车、医生打针等。”在组织游戏的时候教师发现幼儿往往把自己想象成某一角,此时教师思考的是怎样去明确幼儿的角身份。
二、充实操作的材料,丰富幼儿的角行为
“小班幼儿的游戏主题比较单一,往往在玩具形象的影响下表现该主题最典型的游戏情节,如‘娃娃家’就是烧饭、做菜。‘医院’就是打针和听诊,每个游戏情节动作也比较简单。”这是小班孩子最主要的一个年龄特点,到了小班后期才会出现对应性的角,如妈妈和娃娃、医生和病人等。但在实践中还发现缺少游戏材料,也会导致游戏的中断,此时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去充实操作的材料。
三、捕捉幼儿的剪影,提高幼儿的角水平
“教师要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记忆是短暂的,要他们回忆活动中的情节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孩子活动的剪影,适
当的创设在游戏环境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丰富经验,理解角角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是社会性的游戏,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的作用与行为,初步建立起角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自己进入角。
首先应通过开发多项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角意识。如:主题活动"我的家",要求幼儿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家干些什么家务?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谁辛苦地把你们带大?你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通过这样有意的观察,使幼儿认识了角的行为,丰富了生活经验,理解了角的实际意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谈话,加深对角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散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的营业员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看警察怎样指挥交通;看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并以此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同时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角意识。此外,还应辅以故事、看图片、谈话等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
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
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的身份,必须大家合作游戏。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诱发兴趣角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意识。
首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娃娃"感兴趣,而生活中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爸爸、妈妈。幼儿最丰富的经验也莫过于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将"娃娃家"作为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事实上从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喜爱程度,更加证实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佳角游戏主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主题场所。孩子们喜爱老师,乐于上幼儿园,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按意愿再现幼儿园上课、游戏、做操、表演节目等活动,也满足了一些孩子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可见"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能接受和喜爱的角游戏主题。
其次,应从幼儿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在和孩子们接触中,我发现"警察"和"司机"一直是他们所崇敬的人物,孩子们跟着父母外出,车子"嘀嘀"一开就把他们带到很远的地方,真是棒极了。还有那警察穿着制服,威风凛凛地指挥交通,在孩子们眼里也是再神气不过了,他们多么想尝尝开开汽车、当当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车"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
第三,从幼儿对新异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主题。商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妈妈常带孩子到商店买物品,孩子们看到商店里那么多未见过的、琳琅满目的诱人物品,他们多么想摸摸、看看、玩玩呀。还有柜台里忙个不停的售货员对孩子们也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孩子们是多么想象成人一样直接参与买卖活动。而"商店"游戏正可以满足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这一要求。
三、区分层次,注重差异为了培养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孩子的角意识,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对他们进行角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树立起角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固定角并非是角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能增强幼儿角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在提高他们对角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意识。
我和爸爸换角 四、介入角,示范引导角游戏虽然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不意味教师就可放弃指导。应该说老师的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角意识、深入开发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之前的谈话、讨论是不可少的。谈话激起了幼儿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巩固了角意识,又为下一步付诸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游戏初始,教师应根据幼儿意愿引导确定主题,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材料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让幼儿从材料中得到对所扮演角行为的启发,增强角意识。这就牵涉一个如何根据孩子的意愿分配角的问题。新游戏的主角孩子们总是争着扮演,这时,老师如命令说xx来当医生,xx当妈妈,显然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发挥。遇此情形,我总是进行民主选举,让大家讨论。如:要玩"幼儿园"游戏,自然"老师"这一角引起了孩子们强烈兴趣,这时我就问:"谁最像老师?谁会带大家做游戏?给大家讲故事?谁平时在班上最爱帮助别人,爱做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推荐出了较好的组织者。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建议轮
流担任,让能力差、角意识弱的幼儿也有扮演主角的机会,以增强其角意识和游戏能力。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善于启发、引导。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老师以角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意识。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如:妞妞是个非常腼腆、胆小的小女孩,她总是不声不响,生怕别人注意,常常是怯怯生生地看别人游戏,自己不敢参加。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谈,消除她的恐惧心理,使她感到老师可亲,接着把她引到"娃娃家"来扮演较为容易的角"孩子",开始她很紧张,缺乏角意识,不能胜任。于是我介入到游戏中,扮成"大",通过言谈举止为妞妞进行平行介入指导,让她体会到老师变成了"大",她变成了"孩子"。初步有了角概念。第二次游戏时我仍以同一角介入,建议和她一起抱娃娃去散步,以动作和言语对她进行示范。这样我不断地以角的介入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她逐步进入角,建立起角意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