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笔者在角游戏中对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总体特征进行概括:1.大班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重要情境是共同游戏;2.大班幼儿实现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单向控制;3.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主要处于自发性协同阶段;4.性别差异会影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其次,笔者分析了影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主要因素,发现主要受到来自家庭、教师、同伴关系和幼儿自身这四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本研究的结论,笔者分别为教师与幼儿家长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大班幼儿; 角游戏; 合作行为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社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与挑战,一方面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另一方面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具备充分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集众人之智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综上所述,良好的
合作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显而易见,所以,对幼儿合作技能的提高势在必行。
2 角游戏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总体特征
2.1 共同游戏——大班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重要主题
案例1:这天,玩的角游戏主题是《公共汽车》,进入角室时,场面一团混乱,有的公共汽车人爆满,有的公共汽车空无一人,游戏无法开展。之后,由教师给所有区域都分配好适宜人数,然后在区域中由幼儿自行协商好要扮演的角。之后各个小组的游戏便陆续开始了。但是情境各不相同。大部分小组合作融洽,有条不紊。但其中一组的公共汽车游戏却越来越混乱,因为扮演售票员的A1没有遵循售票规则,他让他喜欢的伙伴上车,不喜欢的则不让上,导致想上车又上不了车的人越来越着急气愤,场面混乱,以至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上述案例中,教师先组织好活动,再让幼儿进行游戏。为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做好大前提。在教师的组织下,大部分小组都合作融洽,但A1那一组却由于A1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而出现了混乱。由此可见,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通常都是发生在共同游戏中的,且由学前教育工作者组织的共同游戏更是大大提高了幼儿发生合作的频率,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起着无法代替的
作用。然而幼儿合作行为的出现大多数还是以幼儿自发自愿的合作为主,因为没有教师的干预,限制幼儿的制度和要求就会减少,幼儿就能够更加自由的去做自已喜欢做的事,因而错过及时的强化,这一点,广大幼儿教育应该引起重视。
2.2 单向控制——大班幼儿达成合作的主要方式
案例2:在玩角游戏《超级市场》时,教师给每位幼儿分配好角,幼儿A2扮演的角是超市的老板。但他行为我行我素,对管理的超市员工大呼小喝,颐指气使。扮演超市员工的A3问A2:“你怎么这么凶啊,一点都不好玩,我不干活了。”A2说:“我是老板,你要听我的,不然我就把你辞职!”A3听了,生气的扔下道具,老师告状去了。
上述案例中,扮演“老板”的幼儿对“员工”颐指气使,他的行为我行我素,过于自我中心,虽然与同伴一起共同游戏,却没有很好的互动、配合,而是单方面的对同伴进行控制。笔者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实现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角游戏中,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时常常是以单项控制型为主的,而使用双向分享型合作策略的较少。虽然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并能主动的与其他幼儿分工合作,但由于年龄限制,要让正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进行换位思考,还是有较大难度。
2.3 大班幼儿的合作水平主要处于自发性协同阶段
案例3:在一次《娃娃家》的角游戏中,幼儿G1来到娃娃家,发现“爸爸”的工作牌被幼儿G2戴走了,只剩下“爷爷”的工作牌。他有点儿不高兴,要和幼儿G2交换牌子,“我想当爸爸,你可不可以和我交换工作牌。”幼儿G2开始不同意,但经不起幼儿G1的百般央求,于是说:“那我先让你当会儿爸爸,待会我想当爸爸了再换回来。”幼儿G1连连点头答应。但到幼儿G2想换回来的时候,幼儿G1却不肯换了,说还想继续当“爸爸”,幼儿G2感到生气和委屈,于是老师去了。
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刚开始,G1采取了协商的方式同G2进行沟通,并定好条件“等G2想换回来时就再换回来”,G1的协商策略和G2的退让虽然让游戏得以进行,但也存在着隐患,因为他们定好的条件“等G2想换回来时就再换回来”过于模糊。果然,之后等G2想换回来时遭到了G1的拒绝,出现了矛盾。由此可知,由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幼儿的合作通常都是以自发性协同的合作为主。虽然5-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并能通过语言和行动与同伴积极沟通、配合,但由于他们还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配合较为简单,缺乏组织性和计划性。
3 角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方法
3.1 对幼儿家长的建议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
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可以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合作技能。所以,父母应深刻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并尽力为孩子创设适宜的交往环境,支持、引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交往。如:家长可鼓励幼儿主动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并让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小伙伴,通过与小伙伴分享美食和玩具等,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共享美好时光。此时的家长要以旁观着的角采取不干预政策,给幼儿创造一个独立、自由的活动空间。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细心观察,适时指导,对孩子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孩子的消极行为进行及时的否定与纠正。同时,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
3.2 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3.2.1 对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为幼儿有着各不相同的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所以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班级里,幼儿的个性也必然存在个性上的差异。所以,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标准。如:对于那些任性娇横,自我中心较严重的幼儿应采取讲道理说服的方式,引导他们与其他幼儿发生合作行为,但要注意不能做出强制性的要求,否则会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怯懦,不善交际的孩子应采取表扬、肯定的方式,引导他们亲近其他幼儿,关心同伴,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3.2.2 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游戏对孩子的交往互动具有重大意义。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首先要注意选择以合作为目的的游戏内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其次要注意规范游戏,创立游戏规则,最后充分利用游戏规则,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继而引发幼儿间发生合作行为。
4 结语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大班幼儿由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所以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观点采纳能力相对更高,这为幼儿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同时,鉴于角游戏对幼儿的合作行为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使角游戏的主题和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为其积累同伴交往经验和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就是教师义不容辞的重大任务了。但是,通过角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是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幼儿的合作交往提供契机。我和爸爸换角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34.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 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283.
社,2004:325-3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