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内涵看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關键词:中日;茶文化;思想内涵
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日本人的饮茶习惯和以茶为契机形成的茶文化是7、8世纪时从中国大陆传入的。然而,日本人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将其重复,而是将其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与日本禅宗思想相结合,并在不断的碰撞和吸收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茶道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静、怡、真
儒、释、道三家各自的思想理论都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儒家主张以茶待客、以茶励志的积极入世、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道家则从品茶、茗饮中寻远离尘世、空灵虚幻的境界;佛家选择长伴青灯古佛的茶宴,以明心见性,然而各家的理论精华投射到茶文化上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焦点,这即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古往今来,茶人们也都把“和”当做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和一种境界,通过细细地体悟茶文化,以求不断地超越和完善自我。
“静”是中国茶文化里追寻自我,修身养性的必由之道。道家的清静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构成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们都是在“静”当中明心见性,在“静”当中与天地相玄会,在“静”当中证道、悟道,同时也是在“静”当中去寻自己独立的自尊和人格。
“怡”是中国茶文化中茶人们在进行茶事活动过程中的身心享受。中国茶文化是不讲形式、不拘一格、雅俗共赏的文化。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信仰、不同地位、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文化有着不同的追求。无论什么人都能在茶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中国茶文化的这种 “怡悦感”使得它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一切都追求自然、随意,因此它拥有着非常广泛的众基础。同时正是这种“怡悦感”,成为了中国茶文化有别于追求“清寂之美”的日本茶道的重要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文化的起点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最终追求目标。中国茶文化活动中所讲究的“真”不仅是对于茶来说应是真味、真香的真茶;所使用的器具最好是真陶、真瓷、真竹、真木;茶室内所悬挂的字画也最好是名家、名人的名作真迹;室外的环境也要求最好是真山真水。此外,还包含了茶事中待人的真心、说话的真诚、敬客的真情、心境的真闲。总之,在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2.日本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是日本茶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日本茶道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人们称为日本茶道的四谛或是四规、四则。最初是由村田珠光提出“谨、敬、清、寂”,后由利休将“谨”改成了“和”,并以“和、敬、清、寂”作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和”在日语中有和乐、调和、祥和、和睦等意思,早在公元604年所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中,圣德太子在开篇已经提出了“以和为贵”的要求。可以说,当时“和”的思想意识已经在岛国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了。在茶道中,“和”主要表现为和乐、调和。和乐是内在感情的描述,调和则是外在形象的表现,两者充分的结合为一体,才能形成茶事活动中的主要精神,即在调和的茶室氛围中,和谐地进行各项茶事的具体动作,最终达到茶人内心的和乐。具体的说,当客人走进茶室,便看到调柔和、设计典雅、古朴的茶具,闻到淡淡的香气,茶室中“和”的气氛便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了。另一方面,“和”是禅宗的淡泊、无为思想的反映,在茶事的进行过程中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器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敬”的思想是从禅宗“万物皆有佛心”“我心即佛”的思想中吸收了“心佛平等”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凝炼和升华而形成。日本茶道用语“一座建立” 可以说是将一个理念表现得
淋漓尽致。“一座” 是指茶事活动中在座的所有参与者,“一座建立”则是指茶事活动所有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之分,彼此之间应相敬相爱、和睦相处。然 而,日本自古以来,等级观念就相对严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按照等级序列进行。可是,就在人们要进入草庵茶室时,原来的大入口已被改成了小入口,因此不论身份所有的人都必须从小入口屈身进入到茶室中,即使是佩刀的武士,也必须先将刀置于茶室之外,才能进入宁静、祥和、平等的茶世界。这正好与禅宗所追求的“佛我如一”的境界想吻合。
“清”即是清洁、洁净。既表示茶庭、茶室、茶具的清洁干净,也表示茶人内心的清净。在茶事举行之前,主人都会将茶具认认真真地清洗干净,并用抹布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庭院里的每一块石头和树叶,对于茶室内部更是清洁得一尘不染,就连煮水用的炭也会被主人提前洗去浮尘。茶人们在一点一点地去除外在的污秽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进一步净化。正如利休在《南方录》中所说:“茶道之本意,乃为表清净无垢的世界。”
“寂”即为静寂、枯淡之意,是茶道思想体系中的最高境界,也表现了茶道存在的意义。“寂”在佛典中常常被认为是“涅槃”“无”“死”的意思,而在茶道中,“寂”更与“单纯”“贫寂”“孤绝”的意思
相靠近,指茶人或是修禅者在对一切的事物进行了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没有彩、没有声音的无的世界。正如禅语所说,“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无”就是“有”的本源,当人们否定了传统的思维观念,否定了一切思想上的束缚,一种新的思想、一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便会随之而诞生。因此,“寂”是茶人们所努力追寻的最终目标。
3.结语
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以儒释道三家的理论为基础,精炼而成“和、静、怡、真”的文化思想内涵。而日本茶文化从中国发源而来,并没有只是简单的将其重复,而是融入它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与日本禅宗思想相结合,并在不断的碰撞和吸收过程中,不断追寻“无我“的境界,最终提炼出了“和、敬、清、寂”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文化.中国茶道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2]腾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3]余悦主编.中华茶文化从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4](日)千玄室.茶之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日)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6](日)伊藤古鉴.茶与禅[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7](日)冈仓天心.说茶[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注释
《中国茶道学》陈文化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同上
《中国茶道学》陈文化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佛家禅语同上
作者简介
李晓雪(197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