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
(六)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描写父亲的诗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6分)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人不得( )
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
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稳固。
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
11.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 ;
(2) (6分)
答案:
6.(3分,每空1分)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
7.(6分,每句3分)(1)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关键词:“微”、“斯”、“谁与归”)(2)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作为快乐。(关键词:“从”“之乐其乐”)
8.(2分)得到
9.(3分)B
10.(4分))C
11.(6分,每空3分)(1)相同点是:两者都非常重视百姓的忧乐;(2)不同点是: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比同乐同忧更有担当。
参考译文: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七)
【甲】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⑤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六桥:在西湖苏堤上。②岚:山中雾气。③勒:制,这里是推迟花期的意思。④午、未、申三时: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⑤夕舂(chōng):指落日。
5.【甲】【乙】两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别为 、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月入户( ) (2)欣然起行( )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
B.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离开。
C.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
D.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
8.【乙】文作者抓住月光 的特点进行描写;【丙】文作者则从花、柳、 和 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3分)
9.【甲】诗作者的游历过程,是从一派(1) 的景象开启的;联系选文标题和内容,【丙】
文作者描写的是(2) 。(4分)
10.【甲】诗作者在尾联中表达的愿望是 ;【乙】文作者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寄予在文“□□”一词中;【丙】文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者 的审美情趣。(6分)
答案:
5.(2分)陆游 苏东坡(苏轼)(每空1分)
6.(4分)(1)进入 (2)行走(每空2分)
7.(3分)D
8.(3分)澄澈(皎洁或空明) 山 水(每空1分)
9.(4分)农村丰收(2分) 西湖春(美)景(2分)
10.(6分)经常和老农们畅聊(2分) 闲人(2分) 追求高雅脱俗(高洁雅致)(2分)
参考译文:西湖最美的景为春时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景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八)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俱清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①。少有志尚,厉操清白②。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③。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④?”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
[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②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③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省,探望。④审:知道。
5.【甲】诗作者是 (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文学家,晚号“ ”。(3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父子俱清( )
(2)临辞( )
8.【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 ”和一言“ ”。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胡质是因为“ ”。(3分)
9.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