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门峡的成语故事
与三门峡有关的成语故事
三门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留下了华夏祖先的足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活剧,也衍化出许多成语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与三门峡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一、召公遗爱
周公、召公分陕而治,陕县以西由召公治理。相传他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还在棠梨树下受理民事,听讼决狱,他秉公而断,使民无冤抑,把他分管的一块地面治理得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召公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写成甘棠的诗篇。浓荫郁葱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二、鸡鸣狗盗
最新战争电视剧装鸡叫骗人,装狗叫行窃。指卑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涽王二十五年,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秦昭王立即拜孟尝君为宰相。后昭王听信谗言,取消孟尝君的宰相职位并将他囚禁起来,打算把他杀掉。
资产负债表表格下载在危急之下,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使孟尝君有机会出逃。至函古关正值夜半,关门已闭。秦国的法律规定:“日落闭关,鸡鸣开关。”他的又一门客登上土台装鸡鸣,引起关内外的鸡此起彼落地啼叫起来,守关的人就打开关门放走了他们。待秦昭王派的秦兵赶到时,他们已出关很远。《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三、终军弃繻[rú]
终军,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少博学善辩,汉武帝时名臣。《汉书·终军传》:终军尝请出使南越,谓:“愿受长缨,必羁南越卫而致之阙下。”越相吕嘉不欲归顺,发兵攻杀其主,终军为汉使者,并受其害。时年仅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汉武帝时,十八岁的终军去长安求取功名,经过函谷关时,关吏给终军“繻”(一种帛质的出入关门的证件),终军道:“
大丈夫四游,必取功名,出关何用此物!”弃繻而去。到长安后,上书言事,得汉武帝信任,官拜谒者奉使,受命去南越(今广西一带)平叛。
口苦什么原因当终军持着朝廷授予的节仗,浩浩荡荡至函谷关,当年给终军发繻的关吏认出了他,给他手下的官兵说:“此使者原是此前弃繻后生!” 唐朝诗人胡宿《函故关》诗中赞道:“望气竞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四、秦赵会盟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的情况下提议秦赵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到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
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王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捞到丝毫便宜。最后双方为表示和谈成功,将兵器埋于地下,令士兵捧土掩埋,故成土堆,被后人称为会盟台流传至今。古秦赵会盟台位于今渑池
县城西约1公里的渑水和羊河之间三角台地上。它以丰富的.历史内容,赢得了自唐代以来不少诗人、文士的吟诵,并以“盟台夕照”自然景观成为渑池古八景之首。
五、紫气东来
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东周时期,函谷关关令是当地人尹喜。
一天早晨,尹喜从家里出来,在门前的一个土台上往东远眺。望见对面塬岸上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善观天象的尹喜却从中发现了不平常,红光之前有一团紫气缭绕徐徐向西移动,在黄河南岸,弘农河畔,紫渐渐地越聚越浓,以至于层峦叠嶂之间,云霞蒸蔚,景异常美丽壮观。尹喜眼观天象,即兴打了一卦,细推卦理,不由欣喜若狂:“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于是他赶紧下了土台,吩咐手下打扫庭院,清扫街道,准备迎接圣人。并告诉门人,凡有与众不同的人来都要留下来,好好招待,而且还要马上向他报告。布置好后,尹喜沐浴更衣,静候圣人。
当时周朝的柱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老子李耳,因不满朝庭xx,诸侯相争,什么是互质数
爱的号码牌辞宫不做,离开洛阳,打算经函谷关西去,过隐居生活。老子皓首长须,神采奕奕,倒骑青牛来到函谷关前。
守门关吏见此人与众不同,立刻报告关令尹喜。尹喜赶忙来到关前,将老子迎到客舍,共进餐膳。二人边吃边叙,谈得很投机。函谷关一带景秀丽,尹喜关令又极力挽留,老子就留下来,写出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后才离关西去。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六、中流砥柱
指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用来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巍然不动,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以入砥柱之中流”。北魏鹂道元《水经注·卷四·河水》:“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现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宋刘仙伦《贺新郎·寿王侍郎简卿》:“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拦截黄河的大山劈开,留下三门、六峰。三门即鬼门、神门、
人门,故曰三门峡。六峰为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张公岛、梳妆台及砥柱岛。冬天水浅的时候,砥柱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砥柱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是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都没能削减砥柱的身躯,砥柱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观砥柱,写下“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砥柱岛上镌刻了前四句:禹凿锋铓石,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意指开始有损失,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或这方面失败了,却在那方面获得成功。语本《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房贷收入证明建武二年,汉大司徒邓禹无力平定关中的局势,光武帝刘秀命冯异代禹以平定关中。冯异自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出发西进。沿途招降渑池霍郎、陕县王长、湖(今河南省
灵宝市境内)浊惠、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阳沈等武装势力。与赤眉义军在华阴相遇,相持60余日,数十次战斗,招降赤眉刘始、王宣等5000余人。建武三年(27年)冯异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邓禹及其车骑将军邓弘等与冯异汇合,二邓要求冯异配合共攻赤眉,冯异认为:“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邓禹、邓弘不理会冯异建议,邓弘就与赤眉大战,赤眉佯装败退,以车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相抢豆。赤眉回军一击,大败邓弘,冯异与邓禹合兵救弘,迫使赤眉退却。冯异认为士卒饥疲劳累,宜养精蓄锐再战。邓禹不听,进攻赤眉军,为赤眉所败。邓禹脱逃退至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境内),冯异步行逃至回溪阪(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收其散卒,招集属下控制了数万人,并与赤眉约期再战。冯异挑选精壮士卒换上赤眉服装,埋伏于道旁。次日,赤眉如约而来,派出万人攻击冯异前部,冯异派出小股部队救援,赤眉见状以为冯异军弱,遂发全部力量进攻冯异。冯异率军混战到日偏西,赤眉进攻气势弱了下来,冯令伏兵杀入,衣服相乱,赤眉军不复识别,队形大乱,溃散而退。冯异纵兵追击,大败赤眉于崤底,俘获赤眉8万余人。光武帝闻奏捷报,亲撰诏书嘉奖冯异:“赤眉被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