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单元  11.《记承天寺夜游》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解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伤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念友之情)今天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 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背景介绍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给下列字注音
遂( suì )    寝(  qĭn ) 藻( zǎo  )     
荇(xìng ) 柏(bǎi )
2.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处)    B、 庭下/如积水空明      (1处)
C、念/无与为乐者      (1处)      D水中/藻荇交横。    (1处)
3、根据课文填空
1).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承天寺 ;人物:我与张怀民  。
⒉)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澄澈透明的美妙月 ,同时也抒发了 随缘自适、自我排遣 的心情。
⒊)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 表里澄澈  的美好境界。
⒋)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 念无语乐者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⒌)“月入户”意思是 月光照进门里,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⒍)“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月光__,“藻、荇”、是指___竹柏影____,此句运用了_比喻___的修辞手法。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解衣睡:将要。
    2.月入门。     
3.欣然起行走。
4.乐者:考虑、想到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  :同,和。
5、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至:到。
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7、怀民亦未睡觉。
8.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9、竹柏影也:原来。
10闲人如吾两人者只是; 罢了。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六、文本解读
1、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先写月“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出月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出月之浓。
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朋;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真是咏月的丹青妙手。
2、此文是苏轼在遭遇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3、这篇文章中的“闲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复杂的意味。(1)这里“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闲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3)“闲人”也包含自我排遣的豁达和悠闲赏月的欣喜。
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答:点睛之笔。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作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
七、延伸拓展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它在众多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夜空中美丽的月亮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否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不少于三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