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负图处于孟津黄河古渡,伏羲氏降服龙马,依其背负的图纹画出河图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符号,结束了混沌蒙昧,开启了华夏文明。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在祖先的世界观里,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刚健,明亮,热烈,高昂。《易经》有云:“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代表着健康、善良、远大、生生不息……《易·乾卦》对此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按《中国成语大词典》解释,龙马,是指传说中的骏马。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一般辞典里,都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我觉得"龙马"还可以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那么,"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很像马的头。汉代的王充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后世关于龙形状的“九似说”,言“头似驼”——驼头即马头。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童话》里,也认为龙那蛇的身体上“长着一个马脑袋一样的头”。 不光龙头,龙身也有“似马形”者。《论衡》载,曾有两条身长十余丈的“黄龙”,在距泉陵城七里的湘水中出现,好似画中龙的样子。《录异记》记载,有龙出入汉江水上,大者长数丈,小者也有丈余,都“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互变的。《周礼》言“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说“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吴承恩诗文集》讲“马有三分龙性”;《西游记》里的白龙马,真实身份是一条龙。一些史籍还载称,修弥国有马如龙,“腾虚逐日”;汉宣帝时,使臣至大宛,“得名马像龙而还”;天宝年间,“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唐明皇时,曾得到过生着龙鳞的异马一匹,后来明皇西幸,这匹马在咸阳西跳入渭水化为龙,泳游而去。战国的燕下都双龙纹半瓦和北朝时的马龙画像砖,作为出土文物,是马成为龙的模特儿之一的重要的实物之证。
按我的考察,龙是以多元兼容、综合创新、开拓奋进、造福众生、与天和谐的精神底蕴,成
为中华民族的图徽和象征的。而其中的“开拓奋进”及“造福众生”,就很适合马,尤其是骏马、千里马。可以这样说,龙的精神汲取、蕴含着马的精神,马的精神是龙的精神的一部分。龙马精神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开拓奋进,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1、下列关于“龙、马”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很像马的头。汉代的王充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B、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互变的。唐明皇的一匹生着龙鳞的异马,就跳入渭水化龙泳游而去。
C、《吴承恩诗文集》讲“马有三分龙性”。修弥国有马如龙,“腾虚逐日”。汉宣帝时,使臣至大宛,“得名马像龙而还”。龙的精神
D、作为出土文物,战国燕下都双龙纹半瓦和北朝时的马龙画像砖,是马成为龙的模特儿的重要证据之一。
答案:D、原文是“是马成为龙的模特儿之一的重要的实物之证。”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易经》有云:“乾为马。”是说马是天的象征,这里所说的“马”应是“龙马”,是拥有“龙马精神”的龙马。
B、马是龙的一个很重要的集合对象。《日本童话》里,描写龙那蛇的身体上“长着一个马脑袋一样的头”。同时龙身也有“似马形”者,对此《录异记》就有记载。
C、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图徽和象征之物,龙身上体现的精神底蕴诸如“开拓奋进”及“造福众生”很适合马,尤其是骏马、千里马。
D、龙的精神和马的精神是相互汲取、蕴含的,龙马精神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开拓奋进,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答案:D、作者认为,“马的精神是龙的精神的一部分”,二者非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句中,龙马是天的
象征。
B、作者认为,龙马可以解释为骏马,也可以解释为龙和马。“龙马精神”,可以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也可以是像龙和马一样的精神。
C、龙是古人运用多元集合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物,在这多元集合的对象中,马是一个很重要的集合对象。
D、无论是龙的与天和谐、综合创新,马的开拓奋进、还是龙马的健旺非凡,都体现着当今所提倡的龙马精神。
答案:龙马可以解释为骏马,是《中国成语大词典》的解释,不是作者个人的观点;龙马解释为龙和马,“龙马精神”,可以是像龙和马一样的精神,是作者的观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