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16课 两次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第二次战争(1856—1860年)是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主题
本课的主题是“两次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教学中需要通过两次战争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对中国的影响,并从中了解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等史事,在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的同时,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教材内容
(1)主干内容
本课教材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讲述战争爆发前国内外局势,意在说明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两次战争,讲述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影响;开眼看世界,讲述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解和介绍西方,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围绕两次战争,三个子目之间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第一子目建构理解战争爆发的历史情境,第二子目建立关于两次战争的史实认知;第三子目体现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
每一个子目分别对应了一个高度概括的“学习聚焦”,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本目的基本内容和要点提炼,有利于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史料阅读1则,帮助学生了解对中国人的危害;学思之窗1则,揭示英国侵略的不正义性和中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性;思考点1则,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必然性;历史纵横2则,一则为“亚罗号事件”用史实来解释“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
第二次战争的一个借口,一则为“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介绍第二次战争期间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的情况;教材最后的探究与拓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的不正义性和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3.核心知识概念
本课涉及到的概念众多,如果按照概念的范围大小和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内容:
第一层次(主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层次(重大史事):战争、第二次战争
第三层次(具体史事):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传教权、内河航行权、《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师夷长技以制夷。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本课主题,统摄整个概念体系,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两次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层次概念中的具体史事是对前两个层次
概念的具体内涵或表现的解读。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体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对该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并选取其中部分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教学立意
1.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教学目标:考虑到初中历史教材已有两课介绍了两次战争,加上高一学生本身历史思维活跃但是缺乏一定的理性和深度,建议教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分层目标。
第一层次是史事了解与分析,通过两次战争的学习,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基本史事,并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两次战争及其后签订条约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第二层次是在史事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地图等学习资料,思考和认识两次战争爆发和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性,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下理解西方国家对华侵略战争的非正
义性。
第三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通过对于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和影响的综合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辩证认识两次战争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难点:战争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和时间线索均较为清晰,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可以利用两次战争的史事作为中心,从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和影响等角度展开教学。
1.导入:情境建构导入新课——以花作为导入
利用花的美丽和的邪恶,形成认识上的冲击,建构学习两次战争的情境,进而过渡到对于战争的学习之中。
2.新兴的西方与老旧的中国——战争的国内外背景
战争爆发前的世界形势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信息并结合政治、经济史实,认识战争是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的必然结果。
然后利用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多角度对比,引导学生全方位理解当时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认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虎门销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在中英贸易中的特殊地位、输入对于中国的影响、禁烟运动的正义性等方面入手完整认识虎门销烟。
3.悲壮的抵抗和无奈的结局——两次战争的进程与影响
战争的历史进程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有过较为详尽的学习,因此,建议教师利用《
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简单介绍即可,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清朝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列强侵略的具体史事,从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战败的原因,与前述背景部分的学习相呼应。
本部分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是两次战争及其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史料分析来呈现,也可以通过对条约内容的具体解读来实现。在学习了两次战争的爆发原因、进程和结果后,建议教师综合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两次战争的性质——西方列强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以实现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4.开眼看世界——西方冲击下中国的变化
初中政治教案 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的有识之士初步提出了了解西方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代表了中国社会对于近世巨变冲击之下的反应。建议教师在简单介绍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表现基础上,以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为教学的着力点,分析“师夷长技”的内容、背景和影响,认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所具有的时代特点、进步性与局限性,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