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思路解析:A项,bó/báo,chóng/zhǒng,zhěn。B项,yíng,lián,qī。C项,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jiāng,qiáo,zǐ/dì。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 堪:忍受。
思路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答案:D
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浣 溪 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思路解析:这首词由“寒食天”和词中景物描写可知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作者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A项,“病起萧萧”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也可通过韵脚判断。
答案:C
4.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思路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答案:B
5.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醉花阴》中“ , ”两句写出了秋夜凉气袭人和作者的孤寂之感。
(2)《声声慢》中,“ ”一句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一句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一句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3)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4)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5)此情无计可消除, , 。
(李清照《一剪梅》)
(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
(李清照《如梦令》)
(7)醉里插花花莫笑。 。
(李清照《蝶恋花》)
答案:(1)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2)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3)物是人非事事休 (4)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5)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6)应是绿肥红瘦 (7)可怜春似人将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醉 花 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简要分析“佳节又重阳”一句中“又”字的表意效果。
参考答案:一个“又”字,将过去与丈夫团聚的欢乐与现在一人独处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佳节相同,而过节的气氛不同,突出了作者的寂寞伤感之情。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思路解析:这是词的结尾句,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寂寞惆怅,孤独感伤。
参考答案:这三句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把人之憔悴和西风中的黄花相比,表现了作者的寂寞伤感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
声 声 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具有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起首三句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几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路解析:这三句表面写景,表达对憔悴黄花的同情,实际上是借花的“凋败”写自己身心的“憔悴”。有双关意味。
参考答案:这三句借花写人,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
鹧 鸪 天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②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②随分:随便,随意。
李清照 一剪梅10.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头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影已失去往昔婆娑的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思路解析:C项,“结尾两句由痛饮美酒而忘却思乡之愁,词人也变得达观开朗”错。结尾两句,词人故作达观之想,表面看似达观,实则隐含着无限乡愁。
答案:C
11.“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
思路解析:考查炼字的题目,应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是写景的词句则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
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意,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和炼手法的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一致。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寥;下阕前三句借写秋日长的主观错觉和王粲的典故透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最后两句表面达观,实则隐含无限乡愁,故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凄的。“喜”“宜”,似写欢乐,实则写悲。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宜”表面是说香气宜人,实是借香写环境之冷寂,因为只有在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能使人感觉明显。因此,“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3题。
添字丑奴儿
[宋]李清照
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2.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阕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由上阕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
参考答案:(1)①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②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了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芭蕉的特点:高大繁茂,蕉心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13.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在《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了寂寞愁情,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也可。
答案:示例(1)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还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2)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中“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三、表达交流
14.根据文意,揣摩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 ;我喜欢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