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因素
  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
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二)家庭因素
  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可以说,书香门第出身的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
有大方优雅的气质。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闺阁生活,流露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爱情生活的向往,活泼清新,体现出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以《点绛唇》为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的如花少女娇美的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美满的生活使李清照前期的创作锦上添花,细品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那种蕴含着淡淡忧伤而又欢快愉悦的情感,不难体味出来。以《醉花阴》为例: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突然把主人公内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来,使读者理解到原来活动在这平淡环境里的人物,内心却隐藏着难以排遣的别离的苦闷。虽然这首词是在书写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离愁别恨,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痛苦与绝望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词的总体风格是欢快向上的,那些“望夫词”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伴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消失殆尽。丈夫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被迫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开始了孤寂凄苦的晚年生
活,正因如此,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的落魄情绪。她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满地黄花堆积。”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现实的冷清凄戚却带给了她无限的绝望。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凋零,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这种情感历程的转变既是词人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为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一般来讲都是描写闺阁生活,抒发离愁别绪的。李清照的词作恰恰就符合了婉约词派的典型特征,一个“愁”字所散发的各种复杂情感在词中很容易被体味出来,接下来我就拿李清照前后期两个最典型的作品《一剪梅》与《武陵春》来细细品味这种神奇的“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则更加渲染了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云中谁寄锦书来”抒发了自己对丈夫的无限思念,而“闲愁”这个词方才是表达本首词情感的关键,它能够使我联想到一个悠闲自得、充满生活乐趣的女子在异地思念自己的丈夫并渴望早日与丈夫团聚的心情。总之,整首词给我一种清新自然、悠闲愉悦的美好感觉。因此我想用本首词中的“闲愁”来概括李清照前期词所抒发的意境。
  而后期创作的《武陵春》则与这种意境大不相同,有了很大的转变。“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此时北宋已灭亡,丈夫已死去,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描绘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这首词写在春天里的双溪,风景绚丽,可是历经了飘零之痛的词人,却无心欣赏这春,反而触目伤怀,心情沉重,这“许多愁”道尽了自己晚年无依无靠,独自飘零的凄惨遭遇,是自己心力交瘁、悼国念夫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他的词作为婉约词派的高峰之作 ,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国家的沦陷、丈夫的逝去以及自己的种种悲惨遭遇促
使了她创作风格的转变,使得写作内容仅限于闺房之乐、自然风光与离愁别绪的词在后期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但无论如何,李清照以“闲愁”为主要情感的前期词作和以“许多愁”为中心的后期词作都是婉约词派的典型代表之作,宛如两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国古典文学史这片浩渺无垠的天空。
李清照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