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
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李清照 一剪梅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
    6.开头三句 字是怎 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
    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
    8.“满地黄花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摘?”这 句寄寓了作者怎 的感情? (4分)
    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6分)
    三、课外拓展(2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声声慢》参考答案
    1.B 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D(次第:光景,情形)
    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5.李清照(由“大明湖”“趵突泉”可知写的是李清照的故居在济南,“潄玉词”“金石录”写李清照的作品。)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从字面上看,是写词人外在的追寻情状和环境的空寂寥落,实则写出了词人内心 为战乱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 援的失落感和 为丈夫去世,形单影只的孤单凄苦情状。“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开头七组 字,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7.国 家亡和丈夫之死。
    8.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 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
    9.略(要正确联系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季节特征作合理想象)
    10.“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
    11.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
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
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