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默写。
(1)古诗词中的意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动物作为意象在诗词中常常出现,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李白《送友人》中的“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___,____”。
(2)经典的诗文,情出自然,意蕴丰富。《大道之行也》中用“____,___”描绘了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局面;《小石潭记》中,用“寂寥无人,____,____”含蓄抒发了诗人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孤寂之情。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在发电厂那堆满木料的院子里,朱赫来拦住保尔,微笑着说:“你母亲说你爱打架。她说:‘我那孩子就像小公鸡一样好斗。’”朱赫来纵声大笑,似乎挺赞赏,“打架根本不是坏事,只是要弄清楚该打谁和为什么打。”
②保尔不知道朱赫来是在嘲笑他还是跟他说正经的,便回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
③朱赫来出其不意地提议道:“想要我教你打架的真功夫吗?”保尔惊chà地望着他:“什么是真功夫?“好,你就瞧着吧。”
④保尔第一次见识了英国拳击,朱赫来简明è要地给他讲解了一番。
⑤这门本领学起来并不轻松,但保尔掌握得还不错。朱赫来的拳一次又一次把他打飞,让他摔了一个又一个倒栽葱,但是他依旧勤奋耐心地学下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好斗( ) 惊chà( ) 简明è( )要
(2)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__________。
(3)从选段内容看,保尔有哪些优良品质?(不少于两点)
(4)保尔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从原著中列举出两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3. 我校即将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掀起同学们读古诗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请按提示修改“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领读书风尚,我校特组织开展背诵中华经典古诗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1.背诵内容:【甲】由每班师生共同决定、讨论。
2.时间安排;语文教师每天下午在班级内发送次日背诵篇日。
3.学习形式:可适当开展古诗文改编、古诗文给画、古诗文接龙等活动。
【乙】为刺激各班学生积极诵读经典,我校于期末评选出优秀学生并给予表彰。
团支部
2023年4月17日
①【甲】处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改为“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__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种植物的名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静年芳: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梅
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
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
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
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
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
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⑦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02.28有删减)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通过对早晨、中午、晚上炊烟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渔村一天的生活图景。 |
B.第⑤段加点词“喜气洋洋”不仅形象写出了炊烟的姿态,还写出渔村人民的喜悦。 |
C.第⑥段划线句运用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表达人们的乡思乡情和对成年生活的讨厌。 |
D.文章结尾段写炊烟在渔村上空轻舞,既篇末点题,又与第①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 |
2.文章第④段写渔村过去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赏析加点词)
4.第⑤段中画线句“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5.作者以“渔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 材料一: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由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倒男子用膝盖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索。《舞乐百戏》画像石则是女子蹴鞠,有一头盘高髻的女子长袖轻舒,双脚各踏一个鞠球,球技颇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还有一男一女相向蹴鞠的场景。
唐朝蹴鞠由实心球变成充气的空心球,推动蹴鞠制造技术和竞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球技艺,采用里缝法缝制鞠球,使球面更加光滑。宋代市井文化繁盛,蹴鞠运动更上一层楼。
(摘编自《文物中的蹴鞠》)
材料二:
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作为娱乐活动火遍大江南北,不亚于今天的巴西。还出现全世界最早的“职业球星”,一种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运动员”,以及吸纳这些运动员的俱乐部——齐云社,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专门负责蹴鞠运动的推广,定期组织比赛。此外,齐云社还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规则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等,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宋代的皇帝和官僚都是球迷,在全民蹴鞠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王者玩家。最为人熟知的高俅就是著名球星之一,球技之高堪称梅西。因为当时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而被提拔做了高官。宋朝不断涌现出球技惊人的蹴鞠运动员以及皇家球队。除了踢球赛,蹴鞠运动在盛大节日庆典以及外交活动上,都会进行精彩的表演赛。
宋朝蹴鞠更注重观赏和技巧性。宋人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做出高难度动作。另一种玩法是单球门蹴鞠,称为“筑球”,球场中间设置一个球门,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穿不同颜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不落地花式颠球,使“球终日不坠”,最后射门。进球多者得胜,它的规则和今天的足球比赛相似。
(摘编自《带你了解古代中国的足球运动!》)
材料三:
明代多位帝王为“蹴鞠迷”,明宣宗朱瞻基即为其一。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揭示了明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蹴鞠。画面中,开阔的场地上,由几名
宦官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一名球员左脚抬起,似乎要踢起凌空的“足球”,并作出进攻姿势;而他的对面,一名球员挺胸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手掌交叉相握,左脚做发力状,似乎准备起脚断球。而朱瞻基身着便服,头戴窄檐大帽,正襟危坐于一帐篷内,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朱瞻基曾作诗《蹴鞠》(《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四十三):“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此处,“清阴”是指树荫下,“贝宫”是指华丽的宫殿。明宣宗在诗中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抒发了对蹴鞠的喜爱之情。
清朝统治者为满族,而满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为冰嬉,即冰上运动。乾隆帝诗《瀛台雪景》载,“每冬太液冰坚,令入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可反映清代宫廷对冰嬉运动的重视,而蹴鞠与冰嬉的结合,则形成了清代颇具特的足球活动——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为清代宫廷的主要活动内容,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乾隆帝之《冰嬉赋》载:“复有革戏,其名圆鞠……黄帝作炼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认为黄帝曾用蹴鞠来练兵,而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