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级(下)期中试卷语文
2023.04
(28分)请人以神来之笔,泼墨山水,点冉春秋。多少欢喜与忧戚.
都凝练在诗语里,蕴藏在画幅中。诗中画里,我们流连,驻足;画中诗里,我们陶醉,震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憾班级策划了“在诗画中徜徉”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班级策划了“在诗画中徜徉”的语文学习活动,主持人拟写了开场白,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诗情不尽,月影波光画意无穷。让我们驰骋.想象,徜徉在诗情画意中。(1)请你勾画出草稿中的两处错别字并订正。
(2)主持人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惑,请你帮他标注正确的读音。
忧戚.____________驰骋.
___________(3)主持人想在问号处填写适当内容,使得上下句对仗,请你帮忙。
诗情不尽,月影波光画意无穷。
【答案】(1)染、撼
(2)①.qī②.chěng
(3)柳烟晓雾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①点染:读音是diǎn rǎn ,意思是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比喻修饰文字。
②震撼:读音是zhèn hàn ,意思是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憾”与“撼”易混淆,注意区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忧戚:读音是yōu qī,意思是忧愁哀伤。
②驰骋:读音是chíchěng ,意思是骑马快速奔跑。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
下句“月影波光”是两个并列关系的美景词语,上句也应补充两个并列关系的美景词语。比如“玉树琼花”“湖光山”“高山流水”等。
2.“画配诗”活动中,你填写了与画意相关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
【答案】①.黄鹤一去不复返②.便引诗情到碧霄③.挥手自兹去④.萧萧班马鸣⑤.示例:浩荡离愁白日斜⑥.吟鞭东指即天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①②③④中注意“返、霄、兹、萧、班”等字的正确书写。
⑤⑥根据图片一个人一边挥手,一边骑马飞奔的样子,发挥联想,写出与“骑马告别、远行”有关的诗句即可。
示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如何用图画来表现下面的诗句呢?请你任选一项,介绍自己的画图构思。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我选_______项。我的画图构思: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示例:a②.采用白描的方式,画面一侧是一座古城楼,楼上画有一位诗人独自凭栏远眺,画面的另一侧是隐约的远山,其余部分都是空白,以表现苍茫的景象。b项,画面上一片深幽的竹林,一座古钟若隐若现,竹林深处露出禅房屋顶的一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构思古诗画面。作答时可结合诗句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来分析。
a.“前不见古的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这两句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发出的感叹,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因而画面可选择简洁的笔画,用城楼上诗人孤独的身影突出人物的悲伤情感,用远山的渺茫遥远,体现诗人生的迷茫和不如意。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这里体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里可以通过一片苍翠的竹林,以及古朴的禅房和古钟在竹林深处若隐若现,来体现大自然的静谧。
4.班级发布了学生佳作,引来诸多评论。下列加点词用语得当的一项是()
A.料峭寒风中,一簇迎春花灿烂绽放——《迎春图》的作者真可谓妙手回春
....。
B.《乡野田家图》中青瓦粉墙,雕梁画栋
....,树木参天,一派自然之趣。
C.他对空间透视把握精准,胸有成竹
....,各种景物信手拈来,下笔有神。
D.水彩画《万紫千红》中,百花丛中那一只白蝴蝶正是画龙点睛
....之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此处形容描写迎春图,使用不当;
B.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豪华的建筑。此处形容乡野田家,使用不当;
C.胸有成竹: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此处形容对空间透视把握,使用不当;
D.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此处形容那一只白蝴蝶是画中关键地方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使用正确;
故选D。
5.活动策划组讨论决定了一处最合适的场地,用于在校园里展示本次“在诗画中徜徉”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成果。现委托你向校方写一封申请信,预约该场地。要求:以“尊敬的校长”开头,落款为“初三1班语文活动策划组”,150字左右。申请信中不得透露个人及学校真实信息。
【答案】申请书
尊敬的校长:
您好!为了展示我们班级本次开展的“在诗画中徜徉”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成果,需要占用学校一块场地。经活动小组一致讨论,现请示学校,希望将xxxx这一场地借给我们使用。希望得到您的批准。
初三1班语文活动策划组
某年某月某日【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申请书的拟写能力。根据要求,应做到:“尊敬的校长”开头,落款为“初三1班语文活动策划组”,150字左右。
示例:
申请书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们班级项开展了“在诗画中徜徉”的语文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宣传这些成果,需要使用校园里一块场地。班级活动策划组讨论决定了,已经选定了一处最合适的场地。现向学校和您提出申请,请批准我班级使用这块场地。
初三1班语文活动策划组
某年某月某日二(47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题王晋卿画后
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选自苏轼《苏东坡全集》后集卷一) [乙]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狗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①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丙]
①画有初观平淡,久视神明者,为上乘。有入眼似佳,转视无意者。吴生观繇画②,谛视之再,乃.三宿不去。庸眼自莫辩。
②东坡曰:“看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③画不尚形似,须作活语参解。如冠不可巾,衣不可裳,履不可屐,亭不可堂,牖③不可户,此物理所
定,而不可相假
..者。古人谓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务④肖其神明也。
④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趣亦非也。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理有常,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出之于笔,乃臻神妙。
(选自《山静居画论》[清]方熏) [注释]①罄:尽,完全。②吴生观僧繇画:吴道子观赏南北朝画家张僧繇的画。③牖:古代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④务:追求。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王晋卿的画绘有山下虎、水中龙和云峰。
B.乙文认为犬马“旦暮罄于前”,所以最难画。
C.依据丙文观点,王晋卿的画属于“转视无意者”。
D.依据丙文观点,把鬼魅画得像神明者,是上乘之作。
7.用“/”给文中划线句划分朗读停顿(画两处)。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
8.揣摩丙文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根据提示,分析文中“乃”字的含义。
提示:①屠乃.奔倚其下②去后乃.至③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相假”?请举例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以“形似”来评判画作,苏轼为什么认为这是“见与儿童邻”?
10.绘画与写文章道理相通。说说乙文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6.B7.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
8.①.“乃”在此处是“竟然”的意思,表明没想到吴道子看张僧繇的画竟然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②.借其它形似的物体来代替原来的事物。如用帽子代替头巾等。(解释,举例,举一例即可)
9.苏轼认为画如果只追求形似,这样的见解就太幼稚了。古人认为形似是绘画的基本要求,而更高的要
求是追求神似,追求画趣。(古人说不崇尚形似,是因为形似都不能达到,又怎么能够去追求事物的神似呢?)10.示例: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丰富的观察力;内容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选材要新,不落俗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