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综述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元
【摘要】葛浩文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翻译家,他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多年,其译作在国际上屡获佳绩,翻译了50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推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葛浩文在中国文学翻译及其海外传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其翻译思想及译作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因此,对此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将有助于推进翻译文学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葛浩文 中国当代文学英译 翻译研究
在向英语世界引介中国文学,使中国文学作品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过程中,翻译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众多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家中,葛浩文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翻译作品汗牛充栋,翻译质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葛浩文先后于1991年翻译贾平凹的《浮躁》,2000年翻译朱天文的《荒人手记》,2007年翻译姜戎的《狼图腾》,2009年翻译苏童的《河岸》,2010年翻译毕飞宇的《玉米》,凭借这些优秀译作,先后获
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美国“国家文学翻译奖”及“曼氏亚洲文学奖”,2009年他的译作《生死疲劳》更是使莫言荣膺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葛浩文在英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成就斐然,目前已经有50余部中国二十余位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英译本结集出版。在其诸多译作中,莫言译作自成一体,因此葛浩文也被誉为莫言作品英译本的“唯一首席接生婆”。葛浩文用国际化的思维和本地化的语言为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彩”。
本文旨在通过对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做文献综述,考查此类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趋势以及研究特点。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与“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关键词检索后,获得了138篇期刊论文。并将这138篇期刊论文根据其研究重点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翻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视角下的研究32篇,翻译现象研究29篇,翻译对象研究23篇,翻译方法研究17篇,翻译思想研究9篇,译者主体研究5篇,其他研究23篇。笔者所采用的文献分类方法虽能够从文献的研究重点方面做出一定的分类,但是其合理性、可行性还有待商榷。以下笔者将对各分类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做出总结和分析。
一、翻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视角下对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的研究
在此类的32篇文献中,涉及不同的翻译理论视角下对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小说案例的具体分析,分析内容涵盖翻译思想、翻译策略、译者身份、文化传播等。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包括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
论、以列学者图里的翻译常式论、翻译伦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生态翻译学、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以及图里的翻译规范,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视角包括概念整合理论、经典叙事学、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功能文体学的“前景化”、语言的顺应论、西方叙事学、意象图式视角、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德国学者的接受美学以及语言学的语用学视角。
研究文献涉及诸多翻译理论,笔者将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举例如下:
王文强的《从翻译伦理角度看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以葛浩文的《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基础,探讨译者的翻译伦理模式在译本中的体现,即考查译者是否在译作中实现了流畅度与“异国风味”之间的平衡,既忠实原著,又服务读者,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流目的,完成译者使命。
张越的《谈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操纵——以莫言<;爱情故事>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以《爱情故事》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在翻译操纵理论框架下,从译者文化身份角度出发,探究葛浩文作为译者的文化身份对于《爱情故事》英译的操纵过程,分析从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个方面展开。文章认为对于译本质量的评析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而不应拘泥于文本研究,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完善的翻译研究。
李庆明的《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葛浩文英译<;酒国>》从后殖民翻译理论出发,基于译文背后不同民族及其语言文化间客观存在的不平等权利斗争,指出杂合翻译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的必然产物,对
于弱势文化的彰显和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起到促进作用。葛浩文英译《酒国》是典型的杂合译本,译者采用多样化的翻译手法,即杂合翻译策略,力图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
李沛的《从“三美论”看葛浩文译<;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提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这部小说的每章开头及部分章节内出现的歌谣片段堪称小说的点睛之笔,随着歌谣唱段的低吟浅唱和激越昂扬,读者的心理感官也在发生变化。文章从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出发,认为葛浩文的歌谣英译简洁而生动,通过等化、深化、浅化“三化”原则及尾韵、头韵、元音韵的手法运用,在目的语语境中再现唱段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
相关研究还从与翻译学相关,可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其他学科理论和视角出发,对葛浩文中国当代小说英译中的策略、特点、思想、风格及现象进行探究。狼图腾小说
武宁的《“前景化”视角下<;红高粱家族>方言变异及英译策略探析》从功能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角度提出方言变异是“前景化语言”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可以带来新鲜、特殊的语言效果。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这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文章从风格翻译手段的视角,即对等翻译、重构翻译、淡化翻译三个方面分析葛浩文如何处理方言词汇,在译文中再现“方言词汇变异”这一前景化语言现象。
王瑜琳的《接受美学视角下葛浩文英译苏童<;米>的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长篇小说《米》的葛浩文英译
- 221 -
- 222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本,指出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读者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参与并渗透到文本重要的建构中。从“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葛浩文的翻译策略,通过丰富的译例分析,说明葛浩文在从作者到读者的过程中实现了文本意义的传递。
这些研究文章套用了文化学派的各种理论,大大地扩展了葛浩文研究文章的范围,研究方法多样,从语言学、文体学到阐释学、接受美学、哲学、文化学,从纯语言、翻译技巧层面的研究拓展到跨文化交际、文化阐释层面的研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有所突破。
二、翻译现象研究
在此类的29篇文献中,涉及到了对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翻译现象的探究和分析,如删节、改写、误译、归化、异化、忠实、叛逆等。
赵金金的《对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误译现象的分析》分析了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出现的几处误译现象,从产生误译的根源上将其分为三类,即由原文本文字表面产生的误译、译者对源语国和译语国文化认识上的差异导致的误译以及词性褒贬使用不当产生的误译。提出为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与精神,保留韵味,要尽量避免或减少误译。
蒋骁华的《<;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特点研究》提出,葛浩文在《红高粱家族》的翻译中,“以读者为中心”,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旨,采用了删除与节译的方法。文章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故事节奏和过分煽情等方面对译本中的删节现象进行探讨,从词、句、段、篇四个层面,通过译例分析进行了系统的探究。
三、翻译对象研究
在此类的23篇文献中,针对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出现的不同翻译对象,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如唱词、高语境词汇、文化负载词、隐喻等。
黄勤的《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说唱唱词之翻译分析——基于副文本的视角》以《红高粱家族》
中的说唱唱词为切入点,认为小说中的唱词是促进文本呈现的重要元素,结合杰拉德·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文章认为葛浩文在处理唱词的过程中采用了多样且恰当的翻译方法,包括删减、意译、改写和直译。
张丹的《<;生死疲劳>隐喻翻译研究》指出,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出现的大量隐喻,体现了其作品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的结合中,赋予作品新的美学欣赏价值。文章分析隐喻修辞的特点,翻译难点及方法,认为葛译对原作中的隐喻做了很好的处理。
四、翻译方法研究
在此类的17篇文献中,探究了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归化、套译、直译、转换、音译等。
刘庚的《汉语熟语的转喻迁移及其英译策略——以<;生死疲劳>的葛浩文英译为例》借助概念转喻理论,分析葛浩文对《生死疲劳》中出现的熟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而探究英汉语言和文化间存在的转喻思维。文章认为,葛浩文的熟语翻译带有译者主体性彩,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对源语喻体的移植式直译、采用目的语的特有喻体、采用“源语喻
体+喻标”、舍弃源语喻体等。
在其余的翻译思想研究、译者主体研究和其他研究的文献中,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可以简单总结为忠实观、翻译即重写、翻译即背叛、翻译是跨文化交流,其独到的翻译观为其在译界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译者主体地位的探究主要来自于葛浩文在其译作中按照自己的翻译思想、翻译目的、审美意识采用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体现译者主观能动性;在其他研究中,还涉及葛浩文英译小说的生产过程、小说翻译中的形象再造、葛浩文的译者风格以及葛浩文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意义。
在本研究综述中,笔者掌握的材料未必全面,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未必确凿,但通过分析文献可以看出,葛浩文在向英语世界推介中国当代小说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非凡成就,使西方世界的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葛浩文“用汉语读,用英语写”,肩负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使命,是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笔者相信,随着葛浩文译作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关于其翻译思想及译作的研究会在广度、深度和新度上更上一个台阶。参考文献:
[1]孙会军.翻译家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推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99-104.
[2]蔡华,卞钰涵.从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看中国文学翻译重述现象[J].语言教育,2015,(04):80-88+97.
[3]王文强,郭书法.从翻译伦理角度看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14,(03):190-196+216.
[4]张越.谈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的操纵——以莫言《爱情故事》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3):31-33.
[5]李庆明,吴静.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葛浩文英译《酒国》[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25-128.
[6]李沛.从“三美论”看葛浩文译《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J].潍坊学院学报,2017,(01):18-22.
[7]丁小芝,武宁.“前景化”视角下《红高粱家族》方言变异及英译策略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75-80.[8]王瑜琳.接受美学视角下葛浩文英译苏童《米》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142-143.
[9]赵金金.对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误译现象的分析[J].河南农业,2015,(16):57-58.
[10]蒋骁华.《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特点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5,(02):3-11.
[11]黄勤,范千千.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说唱唱词之翻译分析——基于副文本的视角[J].外国语文研究,2016,(03): 79-86.
[12]张丹,凌龙飞.《生死疲劳》隐喻翻译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7):35+37.
[13]刘庚,卢卫中.汉语熟语的转喻迁移及其英译策略——以《生死疲劳》的葛浩文英译为例[J].外语教学,2016,(05):91-95.作者简介:李元,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届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