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玥儒        学校 锡林浩特六中        教师 陈玥儒
教学课题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题目 短歌行
题目 短歌行(1课时)
课程标准
1、了解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基本情况;
    2、体会诗人曲折的表达自己渴望招贤纳士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他的忧患意识。
    3、掌握诗中用典、比喻、以及引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情境设计
问题设计
点拨引导
    情景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问题一: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倾听字音、断句。
   解题:“短歌行”。
   
    1、正字音:
pì   呦呦yō
子衿jī鼓瑟sè  王昭明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题目解读: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公司年会主持稿    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倾听字音、断句。
开业词
情境二交代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问题二:
感知文本思路: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并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忧;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作者在此感叹什么?——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①运用典故。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抒发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功业未就。
    让同学们出文中三处“忧”,分析作者忧伤的内容,以及运用什么方法表先自己的忧伤。
问题三:
    诗人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忧愁的?
     第一,引用《诗经》成句。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轮滑运动后引《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马尾辫的扎法图解
    第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已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自己要怎么做呢?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第三,引用典故。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而这正是诗人三忧“功业未成”的体现。
    同学们讨论并出相关依据讨论发言总结
第一,引用《诗经》成句。
第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第三,引用典故。
课堂小结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板书设计
                      短歌行
一、题目解读:
二、解读诗歌,“忧从中来”:  人生短暂
                              人才难求
                              功业未就
3、艺术手法:引用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比喻  例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用典  例如:“周公吐哺”
                                  习题设计
1、请背诵这首诗。
2、阅读这首诗,并回答下列问题: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文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首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答案:“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