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历史教学故事(三)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陈亮
如何才能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学习历史,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出众的思维分析能力呢?笔者认为,历史问题的故事化讲述和历史史实的问题化探究,是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历史问题故事化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集合了启发式、诱导式、展开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在相对比较常规套路的课本里摆脱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打乱课本的顺序,以课本主要内容为线索重新安排授课体系,变陈述性的知识为程序性的知识,变灌输性的知识为启发性知识的过程。它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来达到优化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历史问题的故事化,历史课堂的活动化,在活动中强调历史课程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丰盈的情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一位哲人曾说,“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可以说历史事件具备了很强的人文性、传承性,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每个历史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活化石,是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并且有时代的烙印,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故事中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其中的审美、道德等艺术因子,这就会使得历史教育真正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实施人文教育,注意人文素质培养的素质教育。
历史问题故事化的具体操作
故事本身只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材料,至于怎么样运用材料,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还得有正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经常性地运用,我总结了点滴心得,这里作简单介绍,以供交流。
(1)把知识点散化成故事
历史问题的故事化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本内容作改编,从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中汲取有效的知识点丰富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并让学生参与。这既可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自觉、有效的去掌握课本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节,我从课文中汲取了内容有:第二次世界大
教学故事战爆发的原因、慕尼黑阴谋、战争爆发的概况、战争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战争的影响、二战争的启迪。故事内容围绕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矛盾及关系变化的情况,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识记基本的知识,并且在故事的讲述当中,通过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勇事迹,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在教学中,我也兼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讲述60多岁高龄的张伯伦三次坐飞机去面见希特勒和慕尼黑会议,然后问学生:“以上种种事端表明了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一致回答“大国绥靖”,我再继续提问:“
大国绥靖是不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唯一原因?”,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可以通过回顾前面的背景以及原有对一战原因分析的已有知识,运用知识迁移启发学生得出兴起的其它原因。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因为,故事还没讲完呢!
(2)从故事中提炼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而他们的情感始终都在影响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特别要注意使用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情感效应”。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听过会很快忘记,即便是汲取了课本的内容也达不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就束缚了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这也不是真正的历史问题故事化教学。要让学生成为历史问题故事化教学的主体,就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学会从课本中汲取有效内容,并对故事进行概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节里,要让学生参与故事,概括内容,就是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那么可以先给学生设置问题,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二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二战的转折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二战中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二战中重要的战役有哪些?(或者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并且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汲取与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这样,学生是带着问题在听故事,而不是简单地听了完事,听课自然会更有效率,一些学生
会适当地做笔记或者记录之类;还有学生会联系课本,在课本中出相应的知识点,并且还会把他们注意到的知识点落实到课本上。学生听故事时提取的信息会不够全面,如二战爆发原因分析
中,通过教师的故事引导,学生只能回答了一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内容来分析,或者可以引用史料,采取“论从史出”的原则,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原因。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地更为深刻、全面,而且还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故事情节的联系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联系主要是故事讲完后对课本内容的再联系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采取讲历史问题故事化的形式来完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章上完后,我给出了五张图片:一张是慕尼黑会议,一张敦刻尔刻大撤退,一张是1939-1942年德军在欧洲的扩张,一张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张是密苏里巡洋舰。学生根据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再回顾,讲述了二战爆发的原因、爆发、扩大、转折及最终的胜利,从二战得到深刻的启迪。有所思,有所悟。通过这种形式,学生重新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再梳理,把相互孤立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记忆,并加强理解。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这种较为开放的形式中,教师要有所规定、要求,就是故事中最基本的史实,如时间、地点、具体战役的名称、人物等应有所涉及,在这基础上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充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