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兴趣小组(社团)的建设基本原则和类型
兴趣小组
基本原则
1.补充性原则
2.自主选择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原则
3.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原则
4.多样性与专业化相结合原则
类型与活动内容
1.教师主导型
2.学生自治型
3.师生共建型
兴趣小组和社团的监督、评价与保障
一、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的基本原则
1补充性原则:兴趣小组和社团是与课堂教学并行互补的育人平台,应实现与课堂育人的互补与贯通。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同学,内容受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限制。
兴趣小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以“校本选修课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环境检测、校园小记者
4.自主选择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设计、管理、评价的全过程,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应当帮助学生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为学生进行活动提供条件;并在活动中给学生启发引导从知识技能、思想倾向,以及活动的组织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
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限于学校场地设施和教师等因素,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资源情况做好疏导和调剂,避免有名无实的活动。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首先要把必修内容学习好。
5.自主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性,组建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自主发展:鼓励学生的原创精神和探索精神,尽可能提供帮助与支持。
规范管理:对兴趣小组和社团进行管理与监督,通过制度保障兴趣小组和社团
的健康发展,使各项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实现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目标。
6.多样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社团建设上,既要注重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保持社团的多样性,也要重视社团的质量与品质。
数量多:学校应支持和帮助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发展,形成门类繁多、数量众多的局面,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
间。
品质高:要关心社团的品质,活动本身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的社团活动才有意义。
•在社团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学”与“乐”的关系,应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不能互相代替。
学:知识性、科学性是社团活动中“学”的方面,要指导社团不断提高活动内容的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
乐:趣味性是“乐”的方面,课外活动必须具有“乐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兴趣小组和社团的类型与活动内容
1.教师主导型
(1)组织形式
管理: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教师主导、学生自愿参加。
特点:
•资源配置上较为充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活动开展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稳定性和持续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和发展特长授能。
•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社团发展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缺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治程度相对较低。
(2)活动内容
适合:学科拓展类的学习,实践活动,特长培养类的训练活动。
在学生全力投入和师生深度互信、高度配合的条件下,能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墙。但因过于专业化和针对性,并不能够适应更多初中生追求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需求。
2.学生自治型
学生非常向往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对学校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资源保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组织形式
管理:学生自发组建,自主决定社团运营和日常事务安排。
特点:
在组织形式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性,在形态和结构上较为分
散,由学生自主决定社团运营和日常事务安排,自行构建组织结构和部署人员,自由选择社团活动所及的范围,内容和方向。
•指导教师一般不直接参与社团事务,核心成员对社团组织建设发挥着主导作用。
(2)活动内容
适合:兴趣提升类的学生社团:吉他社、摄影社、汉服社等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领导力还有待提高,独立运营这种类型的社团有一定难度。社团发展往往参差不齐,波动较大,时常会因为核心成员出走、课业负担过重、缺乏资源保障等多方面的影响而陷入停滞和困境。会出现预期过高而无法实现目标,或者内部发生“冲突”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