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乡》是统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其人文主题是关注个人的成长,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在阅读中获取更为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能力目标有三个:一是学会梳理小说情节,二是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三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这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七八年级小说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更进一步从主观角度,从自我体验出发,理解人物和主题。
学情分析
鲁迅作品向来主题丰富,意蕴深刻。而《故乡》这篇小说,更是被无数人解读过无数次的佳作,甚至日本的国文教材也把《故乡》的教学当作重头戏,设置了十一个大课时。对于这样一篇小说,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应该去学些什么呢?我们又要引导孩子们从哪些方面去欣赏、感受这篇小说的魅力呢?诚然,“教参”和数不清的“赏析”、“阅读分析”似乎已经提供了重点难点,从教学任务来看,按常规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也不会出大错。但我认为,真正让孩
子愿意读、读进去,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必须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与作品中的人物经历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们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这才是小说阅读的真正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积累字词。
2.能够概括故事情节。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4.从分析人物变化入手,探究故乡之变的根源。
5.结合个人体验,思考并表述自己从小说中获得的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分析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从分析人物变化入手,探究故乡之变的根源。
2.表述从小说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对话阅读
预习学案
1.自主阅读小说,标上段落序号,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简单圈点批注。
2.根据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自主完成预习内容。
3.小组讨论自己的感受和疑问。把需要与老师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以小组为单位交给课代表。
①我读文章的感受是:
②我的疑问:
《故乡》探究学案
一、概述故事情节(请注意背景、人物、故事的经过与结局)
二、梳理同学们的质疑,明确探究主问题。(统计学生问题确立探究内容)
问题内容 | 主问题 |
从分析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的变化入手,探究故乡之变的根源。 | |
体会环境描写背后的意义,理解小说中“我”的形象及小说主题 | |
三、探究活动(以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活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具体环节)
(一)人物之变
1.闰土之变:
(1)让学生出描写少年闰土与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进行阅读,总结他们有哪些不同,并分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这些不同的。(对人物形象、标点、句式等进行比较)
(2)分角朗读少年闰土与“我”的对话以及中年闰土与“我”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的不同。(引申鲁迅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之特,激发学生阅读鲁迅小说的欲望)
(3)引导学生思考:闰土从“少年小英雄”变成“中年木偶人”,其间经历了什么?
链接背景:A.教师口述历史背景。B.给学生出示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粜米”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
2.出描写杨二嫂的片段进行阅读,总结杨二嫂前后的变化有哪些。并尝试评价杨二嫂这个人物,赏析自己最感兴趣的描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