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新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
11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课内古诗词赏析练习(3首)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练习:
1.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忽然想到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表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强烈渴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D. 这首诗感情跌宕起伏,思维跳跃式,气势高昂。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
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在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念和信心。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途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的起精神力量。
3.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极言宴席的奢华,“斗十千”“值万钱”,手法高度夸张,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衬托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整首诗以叙事开篇,渐儿过渡到抒情,反映了诗人情感起伏的心路历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练习:
1.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的豁达豪放的襟怀。
B.“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久,又表现了事态变迁,流露出内心的不满。
C.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伤感低沉的情调越加浓厚。
2.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4. 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史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B.诗歌用典贴切,隐含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诗歌情感发生了转变,由愤懑悲伤转变为豁达乐观,并且诗歌蕴含深刻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练习:
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8首)
月夜忆舍弟
[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练习: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3.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赏析
A.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