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推断题精讲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意图推断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初衷。这种题型曾经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国9道,占言语部分总题量的30%,达到了考查的高峰。在2007年、2008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也以每年考查题量20%的比例成为考核重点。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ti的是”、“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技法点晴
对于意图推断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把握提问的要点,既然是“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意味着在原文的表述中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将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表明,而需要考生阅读时结合文段去把握作者说话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即通过文段字面语句的表达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然而对于这类题目很多考生并没有非常清楚地辨识,在看到问题中出现了“主要观点时”还以为是考查主旨概括题,却忽略了问题中还有“想要”、“意在”、“推出”等字样,在审题时就造成了理解的偏差,以致诜择了错误的答案。
【点拨】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首要的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考查类型。当确定是考查意图推断题时,再结合文段的表达推断作者说语的目的、意图、初衷。
在选择答案时注意两点:
出题人在设置题目选项时通常会将文段的字面表达意思设为一个干扰选项,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排除。
考生在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初衷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引申,不要过度猜测。
(2008年国考)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B.生活需要多一些想象
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D.做事情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
【答案】A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通过提问方式“意在告诉我们”可知是要选择符合作者说话意图的选项。文中有四个分号,分别细述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处世态度。“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的字面含义即“做事情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的字面含义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
堂”的字面含义即“生活需要多一些想象”。作者在整个文段中叙述了一系列的生活态度,意图就在于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综合以上几种生活态度就是幸福。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例7的题目设置得非常巧妙,如果考生没有明白题目的考查要求,很有可能会受到出题人误导而选择错误的答案,本题实际上还是对于作者意图、目的的考查,言外之意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其中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另外三个选项均能够与原文一对应。实际上从选项人手也可以通过这种对应关系一一排除,因为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如果三个选项均能与原文一对应,则都不能纳人选项,否则就违背了单项选择题的题目要求,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排同法”,并非只限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使用,而是普遍适用于所有单项选择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重点掌握这种“从选项中来,到选项中去”的实用方法,不仅能够增加选择的准确度,还可以加快作答的速度,特别适用于公务员考试。针对“排同法”我们将会结合之后出现的“求异法”进行重点的讲解。
【例8】(2006年国考)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不成问题。勤勉者可以每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一换。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
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亡。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    )。
A.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更新观念
B.勤勉者和懒惰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C.要想养好金鱼,必须了解和熟悉金鱼的习性
D.生活必须流变和传承,固守与撕裂同样是危险的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意图所在。文段讲了养金鱼的两种不同方式,即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两种养金鱼的态度和方式说明生活中不能固守和偏执,应该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流变与传承,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
【纠错】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另外“更新观念”并非原文想要说明的道理。B项表述过于绝对,均属表面现象表述,予以排除。C项也是非常典型的字面表述,并非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
言语技法八:相对绝对法
例8中A项与B项的表述均属于绝对化的错误,一个“都”字过于绝对地概括了所有内容,应该予以排除。这个解题的思路值得考生深思,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言语表述不会过于绝对,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这符合语用学的交际策略。由这一交际策略引申出作答的策略即“相对绝对法”。
通常过于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不”、“绝对”、“各个”、“总是”、“一定”等。
意外收获通常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述是正确答案,如“可能”、“也许”、“大概”等。
通过以上词汇的掌握,可以加速考生对于选项的判断并提高准确度。当然这种方法也是相对的,大部分的题目可以由此进行辨别,少数题目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绝对一刀切,
这也是“相对绝对法”的内涵之一。
题3、(2006年国考)书是读不尽的,即使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读书要少而精    B.读书须慎加选择
C.读书多了无益处      D.读书常会得不偿失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想要表达的是”。整段文字都是围绕如何选择书籍展开的。“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一句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即不建议多读没有价值的书,言外之意即在选择书籍时要慎重仔细a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纠错】有些考生会受到A项的干扰,然而实际上原文中一直在强调读书要“精”,即读好书。但是并没有强调读书要“少”,而是强调“要少读没有价值的书”。因此A项并未准确揭示了作者
的意图,应该排除。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并非多读书就是无益处,而是不加选择的多读书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D项表述错误,并非常常得不偿失,而是在不加选择的情况下多读书,往往会得不偿失。
(2006年国考)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人室的绝好台阶。国际奥委会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问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
A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
B.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
C.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
D.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意在表明”。首句提出“城市竞技场”的概念,接
下来进行解释说明奥运会对于城市的巨大推动作用,最后再重申上文的观点,即“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就通过申奥和承奥这种方式来体现,即间接表达出“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的意思,也是作者说话的目的所在。因此C项的表述正确。
【纠错】A项表述过于表面化,并非该文段想表达的目的;B项强调公关工作的作用,在文段中并没有展开论述,因此也不正确;D项里“新兴城市”缩小了范围,文段最后说的是“城际间”即所有的城市。
题10、(2005年国考)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历险,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如果你从不犯错,或者从没有人批评过你,那么你肯定没进行过任何大胆的尝试。如果一个人这样生活,那么他肯定无法发挥出所有潜力,当然也就很难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这段文字主要是想说明
A.人生要勇于尝试  B.生活的乐趣在于冒险
C.生活中机会无处不在    D.一个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
【解析】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为“想说明’,O该文共三句话,可以概括为“生命充满机会,我们要大胆地尝试,否则难以享受生活的乐趣”,其中文中用两个“如果”从反面论证了不大胆尝试的后果。由此可知A项是作者主要想说明的问题。
【纠错】B项“乐趣在于冒险”偏离了题意。C项“机会无处不在”是原文的表述,属于字面的表述,应该排除。D项也属表面现象,并非原文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