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二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首个国家宪法日。那么什么是宪法呢?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今天讲演的题目就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问大家三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每周升国旗都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枫叶旗,太阳旗呢?
2.为什么我们走路开车都要靠右行?
3.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呢?
这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法律之下是秩序井然的社会,法律之下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法律之下是崇尚文明的社会。 那么法律又是由谁规定的呢?所有的法律都是根据宪法产生的,通俗的讲:全国各种法律都要听宪法的,宪法是最大的,是“法律的法律”。
那么,什么是宪法呢?
首先,宪法是母法,就象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其次,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它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标志,如国旗、国歌等。最后,宪法是爱法,就象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保护。例如: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总而言之,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每个人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是调节社会关系,衡量是非曲直的法律准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座雄伟大厦得以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坚实根基。
提起宪法,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宪法离我们很近,宪法规定的基本法律就与我们密切相关,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
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学生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一句话,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破坏公物,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也许个别同学会讲:我还小呢,法律会保护我!是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保护我们违法犯罪的!由于一些未成年人没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知法、不懂法,导致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所以,每一位同学都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遵纪守法观念,燃起学法普法热情,时时刻刻把“安全”二字放在心中,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国有国法,校也有校规。在学校生活中,守法要从遵纪做起,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守法的基础。所以,现在对同学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遵守校纪校规。我们要能做到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辨是非、知美丑,分善恶。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下面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勤奋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坚持在校学习,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 
2.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3.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4.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5.严于律己,不携带大额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到学校,不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到学校。
6.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构建和谐校园
国家宪法日虽旋踵即逝,法制精神需永驻心间。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人人做一只知法、守法、懂法、守法的蜡烛,去照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与法同行,立志成才,走过无悔的岁月,绽放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