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共青团组织有效发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高永霞 王有武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7
        [ ]本文从共青团组织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试图探讨适合当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共青团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必须要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和谐校园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齐心协力。但是主要任务将由共青团组织来担当。本文主要立足于共青团的特点和优势,试图探讨适合当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共青团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优势性分析
        (一)政治优势。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得力助手,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党章明确指出构建和谐校园“共产主义青年团适当的助手和后备军尤其是新时期团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月来也凸显,使团组织政治性和先进性的彩更加鲜明。和谐校园建设必然落在共青团的肩上。
        (二)组织和变革优势。共青团遍及全国的组织网络是得天独厚的。机构非常健全和成熟,在党政、社会舆论和财政的支持下,具有极强的组织动员参与能力和极强的应变能力,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换发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三)文化信息优势。青年文化工作的导向和活动阵地的建设。有力整合团内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根据新时期青年的需求特点,创造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和精神产品。以中国共青团、等一系列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设,确保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快速的有效利用。
        (四)品牌宣传优势。多年来共青团组织在实施大型的社会公益性活动中,创造了一大批有独自特的如希望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品牌项目。这些品牌项目塑造了共青团崭新的社会形象。
        (五)人才整合优势。努力培养和吸纳各类知识精英、管理精英、技术精英到团的系统工作,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优惠的条件,从而保证团的事业中有一批职业化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
        (六)改革创新优势。搞笑共青团的事业正在由传统的单一、封闭形向社会化发展,以开放、前沿、兼容为主要特,始终站在改革的风头浪尖上。
       
        二、校园不和谐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育人环境不够和谐。环境的育人作用是不言而喻,和谐向上的环境,可以启迪智慧、催人奋进、陶冶情操。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校园存在不文明现象,师生关系疏远,个别同学有不道德现象,校园环境不够整洁、优美、宁静,个别教师师德较差,同学关系不和谐等。
        (二)大学生本人行为不够和谐。和谐校园首先个人要和谐。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应包括身心的和谐发展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
重要标志,但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存在一些问题: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团队协作意识差、诚信精神欠缺、爱国奉献精神较低,厌学风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三)学校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够和谐。高等院校的管理应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教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不放手,仍然进行家长式的管理,立足于不出问题,而不是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学生课外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全面性。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很有好处。学生普遍认为课余生活单调,班团组织生活太少,质量不高。
        (五)学生组织和领导能力不够和谐。团干部与普通团员交流少,课外活动娱乐性强,社会性、研究性少,团干部服务意识淡漠;干部选拔不公开、不公平。学生干部没有威信和魅力。说明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共青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如何有效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加强共青团新时期的理论研究,培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学生干部队伍。理论必须走在实践的前面。要将和谐校园研究纳入到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放在社会大背景去研究,注重实践性,充分借鉴和运用社会科学的各门相关理论和研究手段,去研究共青团在新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将研究成果以上党课、团课及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形式武装管理队伍的头脑,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社会化,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借鉴和谐社会建设优秀的成果。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依托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一项全民工程,共青团组织决不能闭门造车,高举象牙塔。从外界获得更广、更快、更多的信息为我所用,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作为其中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体,高校共青团工作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内部。调动全社会的和谐力量和取得的成果,将和谐校园建设的成果延伸到校外,同时发挥高校对社会的辐射作用。
        (三)共青团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发挥制度建设的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础,是化解冲突、消除矛盾的依据,是判别是非
的标准,是协调关系的准则。共青团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就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比如优秀团干部、团员的评选和公示制度,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团支部推优制度,选拔团委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制度等等。
        (四)加强服务功能,为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支持。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是指共青团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全面关心青年的成长为出发点。共青团要服务于青年,就应当在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就业、情感、社交等问题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为青年服务是广泛团结青年的前提。首先,从创建和谐团支部、和谐班级等入手,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影响力。
        (五)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活动的宣传和吸引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通过活泼有趣、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教育功能实现于潜移默化之中。高校共青团可以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以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为依托,与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紧密相连,以文艺节、社团节、文化节、科技学术节为载体,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到知识上的长进,提高文化品位。共青团在开展活动时。
       
        参考文献
        [1]陈升主编,共青团工作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柯文进主编,高校共青团工作[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3]姜晖,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2)
        [4]刘华东,大学校园: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高雅品位的园地[J]石油教育,2004(6)
        [5]江洪,关于中国共青团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2(2)
        [6]王初升,慧琴,构建和谐校园的要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