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时间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塌实工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倾注爱心、热心和耐心,努力探寻适宜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青少年在我们的关爱呵护下健康成长,轻松度过人生的"危险期",顺利到达幸福人生的彼岸。
  关键词:
青春期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发育
学生正处于这一美好而关键的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致这一时期成为“危险期”,使中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潜心研究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之一。
1 中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1.1 心理“断乳期”青春期学生强烈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和监护,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故心理学
家霍林沃斯将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与生理上的“断乳期”相对而言。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是渴望个性的力量强大而实际又比较脆弱的。
1.2 闭锁的“心门”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尊心和独立性都大大增强,失去儿童时代的单纯、外露、天真,锁住自己的心门,变得难以沟通和交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心理的闭锁性”,即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1.3 自尊心强而敏感随着成人感、独立感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学生开始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和改善自我,自尊感特别强烈;同时又比较敏感,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情绪容易波动,顺境时志得意满,逆境时产生自卑感。
1.4 性心理的发育进入青春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别差异日益明显,性意识开始觉醒,产生新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对异性的好奇、追求和向往,引起更多的与性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一)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上,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够,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二)有独立行为
由于成人感的出现,从而增强了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对一些事物是非曲折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事情往往会提出过激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常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迫使他们去依赖父母。
(三)想开放但又自封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
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不到施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四)渴望异性交往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渴求。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五)做事带有冲动性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
(六)逆反心理
由于处于青春期下的青少年,其生理激素发生的变化使得他们对待事物总是持一种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抗、不服从或者有意违抗父母长辈或教师的说服和命令,有时还会对一些事物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因此,父母和教师应注意对这一现象加以引导,使他们能顺利的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其特有的行为特征。作为少年期与成人期的过渡阶段,这些特有的行为特征时常与社会的道德伦理相抵触,由此产生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二、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交往的压力
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进行社会交往、有自己亲密的伙伴。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如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使他们感到压抑孤独,没有亲密的朋友,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二)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不能被社会行为规范所接受而导致的。性困惑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的一种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因此,有必要净化社会风气,积极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传统性观念,给予孩子正确的性健康教育。
(三)心理障碍
青少年经常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征、恐怖症等。这些心理障碍会使青少年丧失其特有的活力,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动力、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进而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严重时会产生身心疾病。
(四)学习压力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由于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青春期的确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期,孩子与教育者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青春期又是孩子心理发育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的发育关系到处事态度的积极与否,是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呢?
三、青少年的健康的心理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
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二)适度的抱负水平
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与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五)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
思想和情绪上的矛盾长期积郁在心中,会影响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
四、家长对子女健康成长所采取的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
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
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青春期心理健康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好的言行去影响子女。
把孩子充沛的精力引向健康的轨道上来。注意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爱好,积极支持子女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增进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友谊,去除男女学生之间的神秘感。
改进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谈心,使孩子有事与大人商量。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多常有苦恼,以致影响情绪、学习和身体。千万不要一见到她们情绪不好、学习成绩下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甚至打骂。这种盲目的批评、打骂,往往会把孩子推到对立面。有些孩子经常有异性同学来往,这一般没有什么,但要及时弄清来往同学的行为表现,以及经常来往的原因,并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防患于未然。孩子万一在青春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慎重处理,不宜在大庭广众中议论,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对立情绪,以致更难进行教育。
 三、正确引导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剖析,我认为班内出现这种现象,从青春期心理的角度看是正常的,作为老师在这个时期必须正确引导,绝不能毫无根据地捕风捉影,更不能用“杀一儆百”等强制手段来压抑学生的正常性心理,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其自由发展。我的处理办法是: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生物学教师平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个人人格感染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纯正、自然、亲切的氛围,这样便于学生消除拘谨心理,积极参与倾听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