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
(作者:唐河县龙潭镇中学  粟仁)
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我非常爱好语文,这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加深了我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感情。综合这些年的体会与经验,我觉得,语文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与语文有关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归纳起来,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功。
一、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早在在六千多年前,汉语就有了文字,它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汉语特有的发音特点和字、词、句的组织规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从语音到句为知识主线的所有的基本汉语知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学习钻研熟练掌握。假设有些知识点教师不明白,那在授课中就可能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弄清语文学科中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教师基本功
弄清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是熟悉该学科知识的前提。假设不搞明白这方面的知识,就如去
了解一个人而不知道他名字的道理差不多。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不知道,弄不清它的含义和所指,就无法恰当地分析课文,还容易误导学生。例如,句式、句型,题材,体裁,它们指的是啥;文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联想和想象又有什么不同;……这类知识教师应当先研究区分,一定不能混淆。不然就会张冠李戴、甚至闹笑话。此外,还有好多知识必须利用术语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技巧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知识的考查。教师要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型的作文,得自己先弄明白现代各种文体的写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向古人学习也很重要,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重文的社会,好的文章不胜枚举。如:表、骈文、论辩、序跋、辞赋、杂记、檄文等;这些都是古人的思想精华,我们研究这些常见古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他们的写作技巧,对我们的作文教学肯定有好的启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探讨他们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能根据古今经典文章总结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从一定角度来说,语文又是一个文学性的学科。从小学到大学,各册教材或多或少都录了一些文学名篇。我总认为,教师在讲这些课文时仅靠参考书窥豹之一斑去讲,未免有些单薄,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思想。但凡名著,都是作者历经社会沧桑,长期深有感触而作,大多作品还耗费了作者多年的心血,作者的理解认识相当深刻,思想表达异常深奥。因此,只有通读原著,才能高屋建瓴,把课文讲透彻,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部名著。多读名著的另一作用是:了解不同的时代特点、学习不同的作品形式、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验不同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增强教师的语言感受能力,认识理解能力,解读表达能力。总之,阅读名著,多多益善,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基本功。
五、阅读著名哲学著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课文时,不可避免地要用辩证法去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特别是能指导教学的。例如诸子百家哲学等历代文人作品,现代领袖的哲学作品等。像《礼记》中有的内容与教学有关,《论语》中也有好多关于教学的名句,读后受益匪浅,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而现代领袖著作则能帮助我们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的
理解分析能力、论辩能力等。譬如读《选集》,就能从主席通俗的语言中学习到他的深邃的见解,感受到他的强大的逻辑分析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影响,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组织教学及传授知识的能力。
六、了解历史知识
我国古代“政、文、史、哲”合一,文章不仅与政治、文学、哲学有关,同时还与历史关系密切。况且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就是选自古代的史书,直接反映一定的历史事件。像出自《汉书》、《后汉书》、《史记》的课文就有很多。不了解历史背景,就无法熟练讲解这些课文,更谈不上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了。多读历史著作实在很有必要,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该书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详细叙述,阅后就能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当然仅读这一部还不够,应广泛涉猎各种史书,包括《中国文学史》在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的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正确分析由于他们自身的境遇(得意、失意;逆境、顺境等)给他们的作品带来的影响,及这些影响反映在作品中的真实情况。由此看来,了解史书也是必不可少啊!
七、浏览百科知识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熔政、文、史、哲于一炉的泛语文教材(或称大语文教材),特别是几千年的文化积累,知识更为丰富。它虽说不上是包罗万象,但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面要宽得多。比如说典故、民俗、科学常识等。因此,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多看一些文化性书籍、百科性书籍或趣闻轶事等。虽说百科性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看似所占比例不大,但又无处不在。教师如能融会贯通,使百科知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便能大大提高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八、具备并充分利用与语文有关的工具书和网络
工具书虽不算教师的基本功,但它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它的功能是去疑解惑。毋庸置疑,教师具备的工具书应该是权威的、科学的、所收单字或知识多而全的。这些年来,我觉得工具书对我帮助很大:在读古典文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去询问《汉语大字典》,它收录的汉字有五万六千之多,是我国当今收录汉字单字最多的“老师”,它足以满足我查询任何汉字的需要;在人物、典故或一些概念性的和百科性的知识不知道时,就去请教《辞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故教师可根据需要,常备一些工具书,时常查查看看,定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还有,网络对我们教师的作用也很大,可以说,只要我们恰当利用,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从而给我们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比如说百度百科、百度文库、新浪共享资料等等,材料之众多,知识之丰富,令人惊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确实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愿望。
九、研读中小学经典课文
叶圣陶很早就告诉我们:课文是例子。我们上语文课就是以这些例子为主的,这些不同的例子就是不同的语文知识的运用。众所周知,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材,在历经数次修订中,经典课文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对这些经典课文的分析,能拓宽视野,把握教材的重点及语文教材改革趋向,更好的服务与教学。可以说熟知整个语文教育阶段的经典课文,也算是语文教师的又一重要基本功。
十、适时恰当引用运用知识,并能推陈出新,使之对学生产生产生积极影响
“学以致用”是人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对我们已掌握的知识,不运用,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如果平时乱用,则有点;上课滥用,又往往喧宾夺主,削弱了中心思想的表达。因
此,知识要引用,但又要慎用。某一问题我们无法用理论讲明白时,可以引用,但引用的问题必须能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不然,宁可不引用。另外,运用知识还体现在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推陈出新。历代名人,饱览诗书后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对后代有影响的经典文章,他们就是站在前人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作为教师也应像他们一样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悟出有益的独创性的见解,并使之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努力培养出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以上这些,是我这些年的教学体会,可能论述的相当粗浅。我总觉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来,长期积累。相信,我们做教师的只要刻苦勤奋,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使自己博学多识,定能教育好学生,并为我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于20079月,2012831日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