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
  荷叶母亲
  教学建议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繁星教案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互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花》借助于金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四、感知阁。
  ⒈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⒉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品读轩。
  ⒈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句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七、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这种对母亲爱恋的情感,在冰心的另一首《母亲》诗中,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八、综合实践。
  比较阅读《纸船》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注: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明确:可以从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出发作比较。
  巩固性练习
  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繁星》、《春水》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⒊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提升练习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⒋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⒌作者由此发出感叹:“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是什么意思?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⒍读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想起你得到的母爱?写下来。
  略。
  拓展延伸
  (一)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⒎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⒏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⒐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⒑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⒒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⒓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⒔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作训练
  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略。
  相关链接
  1923年前的冰心(李存光)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她参加罢课、游行、开会和街头宣传等活动,热心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并发表了一些宣传性的文章。
  在新思潮的激荡下,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小说用对比手法描绘两个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提示了为着事业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
  五四高潮以后,冰心“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超人》《悟》等,便是以“爱”的哲学认识生活的作品。
  与此同时,她写作散文。
  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1923年秋,冰心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