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老人心得体会
  走访老人心得体会1
  仍然是党校培训的活动,下午去到了敬老院。对于我来说,太久没有去敬老院了,已经久到自己理想中的敬老院与现实的大相径庭。
  刚一走进敬老院,里面有点空荡荡的。负责人说两三人一组,去一个房间陪老人聊天,送点礼物。说些什么?总得是尽量开心的事儿吧。然后我就调侃的说“我一进屋,就跟老人说我今天讲六十个笑话,完毕之后闪人”。话归话,我在适当的时候还是得显示出自己的亲和力的,要不怎么说我本人功力深厚啊。
  我走进了一个老奶奶的房间。她很健谈,我们一进屋,就很高兴的让我们坐着,然后还说“我呀,看到你们过来就高兴!”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话。不记得是从哪个地方开始了,也不太记得说了些什么内容,只记得交谈内容绝对正规、合法有效。
  然后我们一起在院子里看了我们准备的节目。我是个职业观众,什么都没准备,只能在场边象征性的吆喝几句。看得出大家的准备都不怎么充分,笑场、停顿屡见不鲜。不过,我觉得只
要大家气氛和谐,就没必要把本来就很带娱乐性的东西搞得过于正规化。
  通过跟那位老奶奶交谈了解了很多。觉得虽然里面时不时的充满了笑语,但更多的却隐含了一份凉意。有个同学说,老人还是呆在家里幸福些。然后我“反动”的老毛病又犯了,连忙插到:“此言差矣,现在很多住高档的敬老院是享受,是时髦,是趋势”,随后还不忘得瑟一下“你OUT了”。其实深层次来说,我也觉得呆在里面的老人更多的是无奈,即使高兴,也可能是心境坦荡荡的那种吧。院里的老人,神智有问题的并不在少数;像这位老奶奶,就是因为自己去年中风了,留下了后遗症,家里又没人照看,所以被送到了这里。虽然这位老奶奶很健谈,也很具有娱乐细胞,但是言谈举止之间,我还是看出了她的些许遗憾。
  敬老院的发展和国人道德的回落似乎是一对永远也说不清的问题。有人觉得敬老院的发展,跟国人的赡养意识不强有关;但是也有人认为,敬老院的发展,是象征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我是觉得这两者有关系,但是两者的发展没关系。敬老院发展得更加的公益化、普遍化、高档化,并不是国人赡养意识能够松懈的借口。老龄人口是可以大量的入住敬老院,与同龄人为伍,但是这必须是建立在家庭和谐的基础上,而并非迫于无奈。
  要离开之际在想,这里的老人们平常的生活会怎样?我们应该弘扬的是那种连小学生都知道
的“尊敬长辈,尊敬老人”,有些东西,尽管陈旧,尽管被遗忘,但却永远是经典。
 
 
  走访老人心得体会2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出一份力,让敬老院的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
  因此我们去了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去看望孤寡老人。
  逝者如斯夫,暑假已悄然而至,我们也开始着手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平时,整天呆在校园里,做惯了笼中的金丝鸟,这次终于有机会去实践,大家都欢呼雀跃,纷纷出谋划策。
  有人提议去西湖,有人提议去敬老院,有人提议去支教,还有人建议去工厂参观。
  最终经过商议,我们组决定去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看望老人。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许多相关故事一直广为传颂。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村里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尊敬老人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因此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将美德传递下去。
  而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距离学校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来往十分方便。
  更何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可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金钱是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
  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