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主备人 | 苏小娟 | |
学习领域 | 造型表现 | 课 时 | 2 |
教材分析 | 《老人和儿童》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题,让学生认识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老人和儿童不同的外貌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用陶泥塑造老人和儿童,并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介绍给大家。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了解泥塑作品老人和儿童的艺术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粘接、刻画、捏塑等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关于老人和儿童的泥塑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习惯。 | ||
教学重点 | 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征。 | ||
教学难点 | 利用泥塑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的特征。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陶泥、制作工具、棉花、颜料、笔、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陶泥、牙签、铅笔、纸等。 | ||
教学过程 | |||
一、游戏激趣、尝试练习 通过游戏“猜年龄”,让学生分析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我们来做个“猜年龄”的游戏,不需要猜的很准确,只要告诉大家一个大概的年龄就可以了。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呢?你能猜出他多少岁吗?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10岁,而不是30岁或者50岁?说说看。 设计意图:10岁左右的儿童和学生们年龄相仿,学生通过和自己比较很容易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 师:这个太简单了,下面我们来猜一个难点的。他有多少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真了不起,60岁左右的老人你也能猜出来,下面再看看这个老人,你还能猜出来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脱落的牙齿…… 师:我们有的小朋友前面的几个门牙也掉了,为什么不说他也是老人呢?动动小脑袋想想看。 师:仔细看看你觉得这个老奶奶又多大?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粗糙的皮肤、浑浊的眼睛。 师:同学之间相互看看、摸摸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们的皮肤细腻、光滑、红润,眼睛也水汪汪的。 师:他呢?能有多少岁?为什么? 生:满头白发、长长地胡子。 师:看看这个老人有多少岁?她又有什么特点? 生:佝偻的身躯。 师:这是谁的手?为什么说是老人的手?它和我们的手又何不同? 生:粗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五六十岁的老人、八十岁、一百岁左右的老人,让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从外貌特点、体态特征、说话的语气等和孩子们自己进行比较,这样更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老人和儿童。 二、化妆表演、角置换。 师:老人有皱纹,头发也白了而且还有长长的胡须,儿童的皮肤光滑、细嫩……下面,请大家也用课桌上的工具和材料,根据我们刚才分析老人特点,把你的同桌化装成老爷爷、老太太好不好? (学生利用棉花、毛线、透明胶、丙烯颜料、水粉笔等等化妆。) 师:画好的同学可不可以到前面来学一学他们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呢? (学生化妆成的老人和儿童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化妆、表演,不仅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表现老人和儿童的外貌和形态特点,并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进行简单的表演。而且,通过这样的化妆、表演教育学生尊敬老人和爱护儿童的优良的传统美德。 三、作品分析、技法探究 师:同学们的化妆表演真是太生动、太精彩了!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不一样的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呢? 师:看屏幕,它是谁?为什么说是不一样的朋友? 生:陶泥。 师:陶泥是我们美术课重要的制作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作品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老人的特点呢? 生:额头的皱纹、下巴的胡子。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谁来告诉我? 板书:粘接、刻画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我们可以用牙签在陶泥上刻画出皱纹,也可以把捏好的胡子粘在下巴上。看看这个老爷爷还有什么特点呢?他的眼睛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生:老人眼睛挖和搓。 师:我们可以用刀挖出小孔,然后把搓好的泥球塞进去,眼睛就做好了。 板书:搓、挖。 师:这幅作品老人的面部和衣服怎么做的呢?想想看。 师:直接用手捏塑也是泥塑制作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板书:捏、塑 设计意图: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同龄人的作品,发现泥塑制作的表现手法。远远比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直观、易于接受。 四、示范制作、直观感受 师:同学们真聪明,总结了这么多泥塑制作的方法。下面,老师就根据这些方法试一试做一个老人和儿童的作品。大家看清楚了我是怎么做的?想一想,你还能用哪些方法去做? 教师示范(粘接要注意尽量粘的紧些;刻、挖要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师:老师的这个的作品,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能使学生掌握美术的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这在教学中会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美术创作中的技巧。 五、作品欣赏,激趣创作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看看还有哪些关于老人和儿童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老人和儿童不同的特点?(汉代青铜人,元代的磁州窑罐,玛雅文化的古代美洲陶壶,清代木偶等) 师:这件作品表现的是老人还是儿童?你是怎么发现? 设计意图:PPT出示古代关于老人和儿童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老人和儿童的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古代的作品的魅力,更能让学生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热爱。 师:艺术家是怎么表现他们作品的呢?他们不仅用陶泥创作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而且,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你能说一说他用泥巴在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艺术家的作品从表现语言、作品形式等方面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视觉上的盛宴。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老人和儿童的?更重要的是作品讲诉了哪些关于老人和儿童的故事? 师:艺术家赋予了泥巴以鲜活的生命,让我们体会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小朋友们又是怎么讲他们的故事?(《看电视》《上学去》《合奏》) 师: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作品一)老奶奶那专注的神态和小朋友调皮、好奇的眼神,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节目很吸引人!《看电视》 (作品二)小妹妹一路上那些奇怪的问题可把爷爷难住了!《上学去》 (作品三)通过一老一小那忘我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美妙、动听的音乐世界。《合奏》 设计意图:小伙伴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接受也最容易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 六、学生作业、赏评交流 1. 启发构思(最好表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 师:刚才的作品是其他班级同学做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这样属于自己的作品呢?有没有信心和他们挑战一下呢? 师:那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能说一说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老人和儿童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图片一)这些泡泡承载了多童年时的梦想。《神奇的泡泡》 (图片二)“脸脏了,爷爷帮你擦把脸!”这只粗糙的大手凝聚着多少关爱和呵护!《擦把脸》 (图片三)生活中得细节时时感动着我们!小弟弟那腆着肚子的动作、专注的眼神,我们感受到那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杀一盘》 设计意图:(PPT出示图片)在学生制作之前,先感受一下生活中老人儿童在一起的情景,为下面作品的创作做铺垫。 2. 学生作业 师:下面,大家行动起来吧!我们一起看一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谁的作品人物特征最明显?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学生利用陶泥、一次性筷子、牙签等进行创作。 师:你能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吗?你是怎么表现故事的人物的呢?大家觉得他表现的么样?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作品,通过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和老师点评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肯定和表扬学生作品中优点。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七、知识拓展、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陶泥完成了老人和儿童的作品。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运用了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稚嫩。朝阳、晚霞各有各的灿烂,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美德,让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个座、撑把伞,做一个尊老的模范,把祖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老人和儿童形象的运用,拓展学生思维。老人和儿童这一内容不仅可以用泥塑去表现,绘画、废旧材料等都可以去表现。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了老人和儿童的形象,我们还可以运用老人和儿童的形象去美化生活。 | |||
板书设计 | |||
第16课 老人和儿童 | |||
教学反思(红字) | |||
二年级美术老人和儿童
本文发布于:2024-11-15 21:5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 下一篇: 走访老人心得体会
实时天气 2024-11-15 21:44:32发布
北京
-
温度:8℃~14℃
东北风
-
明天多云转晴
15 北风
-
后天多云转晴
10 北风
-
大后天晴转多云
6 东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