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序列化研究初探
作者:潘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7
        一、我的读写结合教学盲点和困惑
        几年来,我一直进行着读写结合的研究,即针对每一课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学生通过这样的每课练习,习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这样的读写结合研究中,从来都只是就,很少去分析自己所要学生练习的是属于哪一个系列,哪一个版块,完全属于一课一得。到头来,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完成我布置的练习,没有形成系统的习作知识体系。虽然达到短期的所谓实效,而习作教学的长远实效真正达成了吗?这成了我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纵观我国习作教学现状:现行教材对习作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非常清晰的目标达成序列及作文能力培养序列,习作教学序列化究竟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二、我的读写结合序列化研究起点和方向
        “新基础教育团队成员吴亚萍教授在语文教学变革的策略中提到基于教学要素关系把握的资源的开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讲到了学科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策略:以条状重组的方式、块状重组的方式、条块融通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这种方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
示。于是,我有了探究目标,从我的读写结合实践开始研究习作教学的结构化,我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读写结合的探索,使教学内容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板块。
        三、我的读写结合序列化研究的新探索
        1.单元读写结合结构化探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在编排上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在编写中加强了教材的整合性。每册分八个单元,不仅在课文内容上体现了单元整合,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也体现了单元整合。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程月累、宽带网、展示台等,都是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然而,认真分析开来,却发现,每一个单元几乎都是在情感价值观上的一个统一、整合,而对语言文字学习的知识化方面,一个单元的知识却是无序的,如哪个单元重点学习的是哪种修辞、或结构、或表达方法、或文章法等,知识点不如理科清晰、落到点上,是穿插交错的。因此,在尝试读写结合的结构化方面,除了针对每个单元情感价值观的统一以外,
我还试图从一个单元的章法等一些小小的知识点来进行研究,理清单元学习重点,逐步做到一单元重点训练一个点,一学期逐步突破一个面,从而让学生在全册的学习中学有所重,学习并落实语言文字的表达。
        以人教版四年级六单元《走进田园》为例:我仔细琢磨六单元的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麦哨》来,发现三篇文章的结构各有特:《乡下人家》采用分总结构;《牧场之国》采用总麦哨分结构,中间几段采用并列式结构,每一自然段采用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每一段的中心句;《麦哨》采用首尾照应结构。我还发现这三篇文章都以无数个乡村生活的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场面组成,每一个片段都足以让学生们陶醉其中。
        于是,我将三篇文章以表格形式出示,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学生对三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了清晰的条块认识。
        2.全册读写结合结构化探究
        为了让学生不仅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还试着从全册的课文入手,让学生对每一期的内容有个块状的了解,我试着从每篇课文的不同角度、不同描写点进行类结构教学,实现书本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也就是获得过程形态知识。
        以四年级下册写人记事类记叙文为例,可以按不同标准对全册的记叙文进行分类,如按记叙的观察点:旁观、亲身、听说;按叙述方法结构:顺序、倒叙、插序等等。
        以下是我按参与的事与人结构的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分类:
        这样的分类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每一类文章的特点,自己在习作练习时能更好地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习作概念。这样的读写结合不再只是单一的一课一得,而是一个全局的、整体的概念获得。
        我的这些思考,是继我的读写结合的后续的研究,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我的思考不会停步,我的探究不会退缩。我会朝着读写结合序列化的方向一直探究下去,直到走出一条平坦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