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设计教师:
日 期:2013.2.20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
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一年级课程
单元
课    题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买铅笔》 《捉迷藏》 《快乐的小鸭》
《开会了》 《跳伞表演》
《美丽的田园》 《练习一》 《做个减法表》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看一看(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数一数》 《数豆子》
《谁的红果多》 《小小养殖场》
《做个百数表》 《练习二》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动手(一)》 《动手(二)》
整理与复习
《动手(三)》 期中复习  放假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 《采松果》 《青蛙吃虫子》
《拔萝卜》 《收玉米》 《回收废品》
数学好玩
《练习三》 《分扣子》 《数学游戏》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图书馆》 《摘苹果》
《练习四》 《阅览室》
《跳绳》 《练习五》
课程实施
(一)数与代数:
1.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2.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3.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4.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5.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6.有意无意的学习数学。
(二)图形与几何:
1、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2、由实物的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
3、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
4、培养学生会欣赏美的感受。
(三)统计与概率:
多联系生活实际,由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四)综合与实践:
1、培养综合能力,创新意识。
2、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课程资源实施:
1.教材:教材以及对教材进行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
2.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测验。
3.自制: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制作的课件等。
4.班班通:利用班班通的丰富资源,扩充视频、讲座、文字、图片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扩充信息量。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
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
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整理与复习的体会,等等。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重视结合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评价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会数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去数一堆物体。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数数。
对于“生活中的数”的评价,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和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数、读、写、认百以内的数,能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加减法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正确计算百以内加减运算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观察物体”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考查他们是否能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对“有趣的图形”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体和操作活动,考查学生
是否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否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能否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图并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例如,在第 78 页“跳绳”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考查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是否有估算的意识,并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能否尝试寻计算方法,并愿意与同伴进行交流;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在解决完书上的问题外,还愿意并能够提出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