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技工院校改革的方向,各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校企双方推行创新的“互利共赢”机制,是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工学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技工院校改革的方向,校企合作在技工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所有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者所认识,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以及缺乏长远合作机制等原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一种“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较少。影响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笔者以为,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应坚持主要方向。
一.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很多学校将实训课变成理论课,生产实习办成仿真模拟,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严重不足。而要想使学生的能力达到企业需求,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实习教学上要探索走出学校,借助企业,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企业基础设施与设备使用周期短,更新快。使企业设备设施相对先进于当地技工学校设备设施。技工学校有必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新设备、新工艺。技工学校的实训课程才能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二.制约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因素
大多院校在开展“工学结合”中常碰到一些困难,甚至难以开展,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企业来讲,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缺乏与技工学校合作的热情;技工学校培养人才周期为3-4年,明显滞后于产品周期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安全生产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监控水平,使得以实习为主的生产过程不敢为企业所接纳。基于这种原因,“工学结合”难以开展。
其次作为学校方面,也存在对校企合作不积极的因素。一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灌输,进行“工学结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在努力后却没有很好的回报;二是“工学结合”会打乱学校原有的教学安排,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三是教师不具备指导“工学结合”的能力。
除此以外,还有社会环境或政府引导方面的原因。要进行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各方面应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作为学校,要真正改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被动局面,最重要的还是发掘学校自身的潜力,突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瓶颈。
三.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思路
“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目标。要实施“工学结合”,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中,如何避免“单相思”“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关键在于提高技工学校自身在“工学结合”中的吸引力。因此,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具备校企合作的能力。
作为学校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业骨干为工作重点,继续完善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的选拔和聘用机制,发挥名师和行业专家在
新教师培养、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研教学双强型”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继续完善教师下企业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评细则,建立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成起一支“能上讲台、能下车间”的、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学校办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学校教师均达到具有“双师”身份和“双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
2.实施以“厂中校、校中厂”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资源共享化、运作管理企业化”的思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和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即厂中校)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积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校内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五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使之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规模相适应,确保满足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要,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3.“工学结合”的时间安排上要适应企业的要求。
学校有学校的教学计划,企业有企业的生产计划,甚至有些企业还存在季节性任务,或者企业的生产任务并不稳定,如果“工学结合”的时间安排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也对“工学结合”的实施产生必然的影响,有些企业抱怨说“该来时候不来”,于是不该来的时候也就没法安排了。
除此以外,作为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要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效果,还要考虑企业人员能否承担起“工学结合”的任务。很多企业的人员只懂技术、懂管理,对学校当前所做教学改革不了解,不清楚学生来企业到底要学什么。当聘请企业人员给学生讲课时,他们也拿起课本照本宣科,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不愿听企业人员讲课。企业不了解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也就无法承担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任。
工学结合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校企到了合作的共赢点。从共赢点出发,校企间展开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在专兼职双师队伍的建设、以“项目为载体”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玉桃,刘辉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
[2]周红霞消除偏见引导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契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