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淄博职业学院集成电路技术专业根据学院《关于做好2022年专业()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的安排,对该专业相关的社会、行业、企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同时对兄弟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建设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学院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并实施“24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践。
关键词: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2020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集成电路、光电子、高端软件等关键基础领域创新突破,打造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信创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山东省为结合区域产业特、着重发展科技,聚焦补短板、强优势,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这表明今后十年,全省以实施山东制造强省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十大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等产品和技术,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增强电子信息产业领先优势[1]。
一、学院当地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研究现状分析
淄博市立足自身实际,加速结构调整步伐,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发力,创新培育新业态。重点支持发展集成电路、半导体微电子专业,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服务链一体融合。淄博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IC卡封测领域已成为江北第一、全国第二的IC卡封测基地。智能卡封装载带生产2020年已达到30亿片,市场占有率达到30%;芯片封装测试10亿片,市场占有率达20%。
二、兄弟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建设调研情况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兄弟院校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密切相关,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与区域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高度一致,十分看重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各学校组专业均包含集成电路技术,其他相关专业有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智能光电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一般4-5个专业。
长江以南区域经济相对发达,政府财政对学校投入支持力度大,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软硬件条件建设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集成电路技术专业对应的产业链较为完善,促进了集成电路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经调研对比分析,经典做法与经验如下:
(1)紧扣两个环节。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学校课程设置的架构应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根据企业要求,开发有关核心课程,把岗位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
(2)坚持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实行校企联合的产、学、研一体化。
在专业实验实训方面,通过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共建实验实训室。学校可以利用校企联合、校外实训等方式实现产、学、研、训、培一体化。
(3)及时调整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
应主动跟踪集成电路行业前沿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需求,改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及时开设新课程,修改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满足企业需要[2]。
三、“24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电子产品与家电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并实施“24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实训,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贯穿始终。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职业素质,能够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半导体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安装与调配、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24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 两个中心:以学生扎实的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为中心,以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技能,以及利用单片机、嵌入式芯片技术开发中小型智能电子产品技能为中心;
“4”-----四大就业领域:半导体元器件制造领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领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智能电子产品开发领域。
“5”-----五化特:实现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和人员职业化五化特。
(二)“24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实施“245”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与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亚华电子有限公司、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智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恒汇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一体化办学优势,校企双元协作,灵活运用先理后实、理实交替、理实一体、学训结合等方式,推进高职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双导师队伍培养,扩大资源开放共享,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逐步完善“双元协作、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后续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3]
采取引企入校、校企一体等方式,搭建专业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与鉴定平台,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鉴定需要。积极拓展企业岗位培训平台,从而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学生的就业渠
道。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社会技术服务能力
近年将不断引进集成电路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通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能竞赛等项目引领,加强研修、国际交流、专项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培养途径,落实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要求,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一线的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切实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另外鼓励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各项大赛,提升产品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永华,白春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0- 3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高玉玲,王璇,尹玉军.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实训环境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8):248-249.
[4]王书旺,于保明.基于生产流程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60-161.
发布评论